《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
全书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揭示了诸多生活哲理。谈到贫穷和愚笨的问题时,书中讲到: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贫贱寒微到无可奈何之时,唯有勤俭持家;资质愚钝也不要紧,只须勤恳付出。
俭以济贫,勤能补拙。无论在过去、现在或未来,都是亘古不变的至理。
俭以济贫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有的人出身富贵、安乐富足。
虽然潦倒困顿的日子会让人觉得煎熬,但在贫寒中勤俭持家,做到处处节俭,养成不随意浪费的良好习惯,境遇就会慢慢得到改变。
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苏轼被降职贬官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人难免有潦倒的时候,这倒不一定关乎才能。有时时局动荡,有时怀才不遇,有时甚至经商失败,都可能教人变得十分贫穷。
贫穷的日子长短不定,如果不节俭,很可能连短时间的贫穷也捱不下。
所以人处贫困中更要节俭,再慢慢谋求宽裕之道。
勤能补拙
天资愚钝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聪明有先天的能力,也有后天的经验。
有的人先天的条件很好,却不知后天的努力,再好的天赋一旦荒废,和愚顿的人也无差别。
有的人天资虽不好,即努力勤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聪明的人做一遍,他做十遍,以后的成就却比聪明而不学的人大得多。这就说明了努力和勤奋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的起点有多低,无论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
只要心怀勤奋,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能够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
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但他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了数学领域的巨匠。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事实证明,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只要能勤善勤,“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即可补拙、补缺、补陋,补一切先天之不足,创造令人惊叹的奇迹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