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亲朋好友会渐行渐远,这是我看过最真实的答案

是慧语呀 2024-09-09 01:50:21

文|慧语

心理学家曾说:

“人生就像一场盛大的舞会,每个人都在寻找着那个,能让自己脚步不停歇的舞伴。”

但渐渐地,灯光暗了,曲子换了,有些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优雅地或是略显狼狈地,退出了你的舞池。

这话说得既深刻又带点无奈,仿佛给“亲朋好友渐行渐远”这一现象,披上了一层温柔的外衣。

“世间万物,皆有定时。”

古人苏轼在《赤壁赋》中的这句名言,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聚有期,离散有时。

如果每段关系都是一桌盛宴,开始时大家围坐一桌,欢声笑语,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人找到了新的菜肴,有人则对旧的味道失去了兴趣。

于是,桌上的人慢慢少了,但这不是冷漠,而是成长中的自然选择。

国学经典《周易》有云:“聚散离合,理之常也。”

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个人边界逐渐清晰,需求不断变化的结果。

就像一场心理游戏,我们在游戏中升级打怪,装备越来越好,也就越需要寻找能与之匹配的队友。

而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或许就因为“装备等级”的差异,而逐渐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残酷,但生活不就是这样,既温馨又带着点小残忍吗?

网络与“速食友谊”

说起网络,总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一夜爆红,又迅速过气的“网红”友谊。

例如,某天你在朋友圈,看到张三和李四因为一条热门微博而迅速成为“最佳CP”,每天甜蜜互动,羡煞旁人。

可没过几个月,两人的互动少了,评论区也开始出现“塑料情”的调侃。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俗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在这个信息时代,似乎“合久必分”成了常态。

其实,这种“速食友谊”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即时满足感的追求。

在快节奏的社交网络中,人们渴望被看见、被认同,于是迅速建立联系,却又因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和维护,而像泡沫一样破灭。

这就像吃快餐,虽然当时填饱了肚子,但过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也淡了许多。

维系与情感背后

情感书籍常常告诉我们:“这真正的友谊,不在于朝朝暮暮的相守,而在于心与心的相知。”

这话说得温柔,却也现实。

例如,你和老友虽不常联系,但每当夜深人静,一条短信就能让彼此的心紧紧相连。

这就像中国古代诗人杜甫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不过,在现代语境下,我们或许可以把这解读为:

“就算我们在地球的两端,只要一个WiFi信号,就能立刻开启视频畅聊,距离?不存在的!”

再举个例子,你或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突然就变得疏远了。

这时,不妨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自我安慰: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意思就是,虽然朋友现在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暂时离开了你的生活圈,但只要你们的心中还保留着那份珍贵的记忆,未来总有机会重逢,重燃那份友情之光。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开放和理解的心,或许就能让每一次的离别,都成为下一次美好相遇的序章。

0 阅读:0

是慧语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