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卫还击战斗的枪炮声中,广西边防部队某部执行向敌人纵深穿插的艰巨任务。配合执行这一任务的田阳县民兵担架一连,在山高路险,给养一时供应不上的艰苦情况下,连续奋战了整整十昼夜,通过了敌人严密设防的一百多公里的地段,历尽千辛万苦,把一百三十多名伤员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在欢庆自卫还击战斗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他们之中,一人立一等功,四人立二等功,一百四十二人立三等功,五十三人受嘉奖。
为了把伤员送出去
二月二十日,担架连奉命把伤员送到预定地点。由于几天来他们一直在山里转,后勤供应不上,已经断水断粮两天了。这时,他们一个个全身冒虚汗,走路摇摇晃晃,不断有人昏倒。担架连处在一个极其艰苦的时刻。饥饿和干渴折磨着民兵们的身体,由此而可能完不成任务的焦虑却更剧烈地折磨着他们的心。“为了把伤员送出去,我们要吃东西啊!”一个民兵带头喊了一句后,抓起一把枫树叶就填进嘴里。接着,大家你一把,他一把的,也都吃起树叶来。干涩的树叶塞进嘴里,嚼
了半天也咽不下去,噎得两眼冒泪,民兵们就用双手捧着渗入马蹄印里的泥浆水喝。从此,树叶、野果、草根、地瓜蔓就成了民兵们的干粮,泥浆水就成了民兵们的饮水。他们被一个强烈的愿望鼓舞着:一定要活着,把伤员救出去。
就在民兵们咽着草根树叶、喝着泥浆水的时候,他们的怀里却揣着宝贵的干粮,水壶里有着可口的清泉水。在这艰难的时刻,粮食和水就意味着生命。然而,民兵们一点一滴地都为他们最亲爱的战友 -解放军伤员留着。二十一日早晨,民兵班长许保祥放下担架,习惯地看了看伤员。他见伤员紧闭双眼,干裂的嘴唇在微微蠕动着,仿佛在轻轻呼喊:水!干粮!许保祥连忙从挎包里拿出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半斤饼干和小半壶水,把饼干用水泡了泡,喂给伤员吃。那伤员吃了几小口后,渐渐睁开了眼睛,看着许保祥由于缺乏营养而浮肿的脸,顿时,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他用颤抖的手推开了许保祥,连声说:“我不饿”。但是,许保祥又是思想动员,又是命令,硬逼着他继续吃下去。
在担架连艰苦的行程中,这种民兵与伤员血肉相连,亲如手足的动人事迹处处可见。山区的晚上气温低,民兵们脱下棉衣给伤员穿上,自己则几个人挤在一起互相用体温御寒。下雨了,民兵们自己淋着,用雨布把伤员身上盖得严严实实。跟随担架连只有一个军医,忙不过来,民兵们就主动承担了护理伤员的任务。某部二连的廖排长右腹部受伤,子弹通过肠子,从肛门右上方穿出来。大便、血、脓都从伤口往外流,剧烈的疼痛使廖排长一身身地出冷汗,有时还疼得昏了过去,但他却不叫一声疼。这刚强的战士使民兵们非常感动。陆思义、张耀节等几名民兵怀着深厚的感情,细心护理着廖排长。为了减轻他的痛苦,他们让他躺在担架上大便,为他勤换垫布,垫布用完后,陆思义和张耀节就毫不犹豫脱下自己的棉衣垫上。民兵们觉得,自己能为亲人分担一点痛苦,那是最大的宽慰。
闯不过天峰非好汉
担架连穿插到了天峰山。拔地而起的天峰山,峭壁高耸,松树参天。这时,民兵们已经两天没吃到粮食,没合上眼皮了。但他们仍坚持翻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深谷,抬着伤员前进。在接近天峰山尾部时,却被一条深山谷拦住了去路。谷深一百来米,坡度少说也有八十五度。先头部队用砍刀在丛生的荆棘茅草中砍出一条槽来,就是“路”。刚下过雨,路很滑。轻装下去都会栽跟头,眼下民兵们抬着伤员,怎么下得去?可是,民兵们却响亮地说:“只要轻装能过得去,我们就一定能把伤员送过去!”上午九点多钟,担架连开始下坡。为了减少亲人的痛苦,他们尽量使担架保持平稳。担架前的两人,每走一步,脚下都要踩稳一棵草根或树桩,身子向后倾斜,顶住后面的冲力。后面的两个人坐在地上,用胳膊肘挽住担架,一步一步滑行。李恒慧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干脆把伤员背上,由两个民兵左右搀扶,艰难地向下挪动。挪到半山坡,饥饿、干渴、疲乏交加,使他眼前一阵阵发黑,有些支持不住了,他赶紧往后一仰,用身体顶住背上的伤员就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小李在同伴们的呼唤声中苏醒过来,心里猛然一惊:我在这里倒下,不但自己完不成任务,而且堵住了后面的同志。不,要坚持!他一咬牙又背起了伤员向山下挪动……
担架连全部下到了谷底,通过一条深沟,又被一个山坡挡住前进的道路。这道上坡和刚过的下坡相对峙,坡度稍缓,但右边是深渊,稍一不慎,就有掉下深渊的危险。“闯不过天峰非好汉,上!”走在最前面的民兵班长黄柱珍高呼一声,便同黄仕辉等三个民兵抬着伤员上了坡。现在,为了保持担架平稳,前面的黄柱珍和黄仕辉跪在地上,用手抓住草根、葛藤,拉一把,往上蹭一步,蹭一步,再拉一把……黄柱珍小腿肚被石子划了一条两寸多长的口子,一路上留下了斑斑血迹。黄仕辉由于连日来吃草根、咽树叶,喝污水,不断地感到肚子痛,可是为了护送伤员,他一声也不吭。到半山腰时,一阵剧痛使他几乎栽倒。见此情景,黄柱珍喊了声:“背!”随即把伤员搭在自己背上,后面的两个民兵赶上前来,左右搀扶着又前进了。
下午两点多钟,担架连终于全部上了这道坡。从下坡到这里,只有一公里多路,他们却足足走了四个半小时。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四个半小时啊!这四个半小时是民兵们用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拚过来的。当指挥部一个老首长见许多民兵裤子的膝部和臀部都磨破了时,不禁流出了热泪,无限感慨地说:“有这样坚强的人民支援,我军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啊!”
决不让亲人第二次负伤
这天凌晨,担架连来到一个山坳,再往前走就是一片开阔地,两侧都是高山。当第一副担架接近开阔地时,右侧山上响起了枪声,前面被敌人封锁了!民兵们清楚地知道,要冲过去就得冒大风险。可是,他们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如何保护伤员。他们抬着伤员冲过封锁线时,就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伤员。第一副担架冲过去,第二副又冲过去。当黄忠万、廖汉平等四名民兵抬着伤员前进时,突然一发子弹打中廖汉平的右腿。此刻,小廖顾不上包扎伤口,而是先看看伤员,见伤员安然无恙,他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敌人的子弹嗖嗖地从民兵们头上飞过,耳边擦过,都没有阻挡住民兵前进,他们终于把伤员顺利地送过了开阔地。
就在这时,在后面掩护的两个边防战士冲到开阔地中间,一个战士负伤了,老民兵黄东才一见,对另外两个战士说:“你们掩护,我去抢救!”战士们说:“火力太猛,你不能去!”黄东才边跑边说:“不能让我们的同志牺牲!”他巧妙地避过敌人的扫射,一下向左闪,一下向右闪,快得象一阵风似的来到伤员身边,迅速包扎好伤口,背起伤员就跑回到安全地带。
打穿插是在敌人心脏里战斗,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敌人袭击,护送伤员该是多么艰险!每到晚上,民兵们为了保护伤员,总是把伤员紧紧围在中间,他们坐着打盹,手里拿着手榴弹,随时准备应付突然情况。“宁肯自己流血,也决不让伤员第二次受伤!”这是民兵们一路上的战斗口号,有的民兵就是为着这个崇高的目的献出了宝贵生命。一天下午,担架连抬着伤员经过一个山包时,突然遭到敌人袭击,一颗手榴弹正落在民兵赵中重身旁十多米的地方,如果他顺势滚下山坡,就可以安然无恙。这时,只听见他大喊一声“卧倒”,自己却一转身扑在了伤员身上。“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了,伤员和同伴们好好的,而赵中重由于负重伤光荣牺牲。
田阳县民兵担架一连跟随部队转战沙场,参加过几十次大小战斗。但这十个昼夜,集中地记录了他们对解放军亲人的无比爱护,反映了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解放军报》通讯员 范文 李继泽
《解放军报》记 者 王作进 杨文斗
(原载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五日《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