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缴4.8亿税款后,老板果断甩手,江苏政府6.8亿接下“烂摊子”

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2025-03-12 09:46:3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现在这个年代,经常听说老板拿钱跑路的案例,很多公司和企业也因此倒闭,就连曾经在石油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博汇化工集团也即将面临破产。

不过博汇股份在面临4.8亿的补税的时候,创始人夫妇果断变现转让,本以为没人接手,没想到江苏政府却主动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江苏政府为何要接手?

崛起之路

说到博汇化工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它的创始人,金碧华和夏亚萍夫妇,起初,金碧华只是一个普通人,1984年的时候,他只是在一家五金冲件厂当厂长,并没有想到以后的事。

过了几年后,他感觉文具行业可能会兴起,所以他辞掉了那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了制笔厂的厂长,这样看来,金碧华确实是有商业头脑的。

直到2005年,金碧华夫妇盯上了石油行业,成立了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开始,国家对用作生产乙烯化工产品原料的石脑油和燃烧油免征消费税。

2011年1月1日起,国家对“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原料的石脑油和燃料油”的消费税政策变更为“先征后返”,简单来说就是使用这些石油的企业可以按照消耗的实际数量退还消费税。

正是因为这个政策,博汇化工一路崛起,利润空间直接增加了17%,迅速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直到2020年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2020年至2022年,博汇股份经营的业绩一直在稳定上升,收入从原来的9.72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9.65亿,几乎要破30亿大关,这让博汇也成为了石油行业的“明星”,金碧华也因此身价暴涨。

但在2023年的时候,博汇业绩出现了转折,营业收入开始下降,这是公司在上市后第一次产生亏损,而这背后的原因也和消费税的政策变化有关。

原来,2023年6月的时候,政策已经不像原来那样,重芳烃按照石油企业开始征收消费税,这就意味着博汇不能再向过去的十余年里吃着返税的红利,这对博汇而言,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被追缴税款4.8亿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博汇习惯了以前的政策,所以面对这一变化的时候,金碧华想到的并不是按部就班的上交税务, 而是想到了逃税的办法。

征收政策规定的是重芳烃征收消费税,所以博汇股份想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将重芳烃升级为重芳烃衍生品,本以为调整了产品升级就可以逃过一劫,但现实是残酷的。

国家税务总局向博汇股份下达了《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重芳烃衍生品按照重芳烃缴纳消费税。

尽管如此,博汇股份还是拒绝缴税,并成立了应对小组,而且大费周章的花费钱财聘请了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和律师。

可是这样依然没用,经过长达五个月的斗争以后,博汇放弃了挣扎,2024年8月,博汇主动申报了消费税,一共4.8亿,并尽快进行缴纳。

由于博汇一直都是靠着退还消费税而生的,所以此事之后,博汇业绩迅速下降,根据业绩报告的数据显示,去年,博汇股份的亏损从0.6亿增加到2.4亿,公司也因此停产。

然而博汇的持续亏损和缴纳税务,让金碧华夫妇又想出了一个新点子,那就是将博汇股份全部变现,然后跑路。

股权转让

眼看着公司一天不如一天,去年年底,博汇股份的副总经理尤丹红就已经开始想理由辞职了,刚开始她辞去几个职务,只留了公司董事职位,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她连最后一个职位也辞去了。

其实这个事情发生没多久,金碧华夫妇和其他股东早就想把博汇股份转让了,只不过在今年一月才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在筹划转让事件。

2月10日的时候,博会股份发布了实控人的变更,将控股股东更变为了无锡惠山原鑫曦望产业升级并购投资合伙企业。

起初,博会股份的控股股东只转让了13%左右的股份,无锡国资用2.6亿拿下了这些,后来又想方设法的转让了33%左右。

最后,博汇股份的其中一个实控人放弃了所有相对的权力,前后左右加起来,无锡国资总共花了6.8亿拿下博会。

虽然很多人都不理解无锡国资为什么要接下这个烂摊子,但在国资接收后,博会股份确实有所好转,并且表示,将通过产业升级从而实现产业转型,促进公司的发展,不过能不能成功还有待观察。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应该知道,企业发展不能依赖于某个东西,政策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想要公司能够长远发展,必须自身有着较强的技术实力,不能过度依赖政策红利,否则总有一天会反噬。

信源:

原文登载于湖北长江商报2月12日发布的关于“博汇股份业绩承压两年亏4.38亿 无锡国资6.8亿入主促产业转型”

原文登载于和讯网2月5日发布的关于“博汇股份谋划易主背后:税收政策变动致经营环境急转直下,两年亏损超4亿!资金压力较大,实控人急于脱手”

原文登载于新浪财经2024年8月11日发布的关于“申报缴税4.8亿元!博汇股份:力争8月底前复工复产”

原文登载于新浪财经2024年11月6日发布的关于“博汇股份董事长金碧华新任代理董事会秘书,年龄58岁在公司董事和高管中排2/7,薪酬113万元”

原文登载于每日经济新闻2024年6月20日发布的关于“博汇股份停产引缴税争议背后:多年大额退税“支撑”企业盈利 4月底决定豪掷数亿元理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