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在降压药里同属一大类,钙拮抗剂、或者叫做钙通道阻滞剂。这类“地平”降压药是我国临床最常用的降压药了。
既是同一类药,就有很多共性之处,包括之前说过的不良反应之一,腿肿()。可今天网友的问题是有什么区别,我们就从临床用药的角度说。

硝苯地平是这类药物里最早研发出来的,算是第一代。第一代的硝苯地平是平片,普通片剂,短效药,一用药起作用很快,降压效果也很明显。可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起作用快、降压明显是好,可血压一下子降下来,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增快,再加上血管扩张,患者会感到心慌、头痛、面部发热等不适;而且短效药作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天要吃好几次,血压降得也不平稳。
于是,就研发采用了缓释、控释技术,把硝苯地平做成了缓释片、控释片,更新换代了,这就进入了第二代。
硝苯地平做成缓释片后,药物作用虽然有延长,但还是维持不了24小时,每天要吃两次才行;而且缓释片释放药物的速度控制不了那么精准,降压作用不够稳定。
缓释片的作用不那么理想,进一步就研发了硝苯地平控释片。

最早的控释片,原研药的商品名叫“拜新同”。把药物包在药壳里,药壳采用激光打孔;零级释放,把短效的硝苯地平匀速地释放出来,这样,药物的降压作用就均匀而持久了。现在国产的控释片就很多了。由于硝苯地平的控释是要靠这个药壳控制的,所以这种控释片是不能切割的。吃进去一粒药,排出来一个壳。
氨氯地平研制出来,人家本身就是长效药,就进入到第三代、长效钙拮抗剂那一代了。长效药的特点就是作用缓和而持久。最开始起效会慢一些,后续药物在身体里蓄积足了,作用就会强了。作用缓和,也避免了用药后血管快速扩张带来的不良反应。

了解了这两种药的发展史,就能看出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的一些不同之处了。
硝苯地平平片,因为短效,不作为日常降压用药,只作为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降压药,而且也不被常规推荐,只是在不能用其他降压药的情况下使用,所以和氨氯地平比较不合适。
硝苯地平缓释片,中效药,每天需要服两次,也不适合和氨氯地平比较()。
所以,要说这两种药的差别,应该是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从疗效看,这两种药都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的幅度差不多,而且都可以每天服用一次,只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是靠制剂技术制成的长效药,氨氯地平本身就是长效药。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好处是,服药后药物释出即有作用,降压起效快;而氨氯地平需要一些时间蓄积,起效会慢一些。所以,要想血压快点儿降下来,可以选硝苯地平控释片;如果不急,吃氨氯地平逐渐达标就好。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