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八十年代的供销社,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个年代,供销社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七十年代末,乡村的小供销社(也称代销处)就已经存在,那时人们常常排长队购买煤油。进入八十年代,供销社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香烟、白酒、糖果、日用品等琳琅满目,橱柜里摆满了带花案的铅笔、各色圆珠笔、打水钢笔、乒乓球和小蜡笔,每一件都让人感到新鲜又怀念。看到这些老物件,心中充满了亲切感。那时候,走进粮店、副食品店或供销社,总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爷爷奶奶经常去供销社买煤油、火柴、酱油和米酒,那种独特的氛围如今已难以再现。对于八零后来说,童年记忆中的清凉油、藿香正气水、橘皮(无论是晒干的还是新鲜的,挤汁看焰火)都成为了难以忘怀的味道。
供销社的商品种类大致包括粮食、棉花、食用油、麻类、丝绸、茶叶、糖、蔬菜、烟草、水果、药材以及杂货,还有化肥、煤油和盐。过去,供销社设有专门的白货部门,销售布料、皮革等商品,按版出售。此外,还有日常用品如毛巾、搪瓷盆、花瓶等。生产资料部门则提供锅具、农具、农药等。副食品部门则负责香烟、酒类和糖果等生活必需品。相比现在,当时的商品种类较为有限。
小时候,铁架玻璃镜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之一。那时候,我把镜子的底座拆下来,用来做弹弓,结果被我妈狠狠教训了一顿。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象这种玩法了。
这个筷笼子至今仍在使用,样式和以前差不多。它是我结婚时,婆婆淘汰下来给我的。
我们这儿用的手电筒也是虎头牌的,外观跟图片上没啥区别,只不过用的是大号电池,一般装两节。灯泡是2.5伏的,但特别容易坏,电流稍微大点就会鼓包,闪几下就报废了。电池可以装两节或三节,还能根据需要增加。
这种塑料凉鞋,我们小时候都穿过,新鞋刚穿上时,脚踝位置经常被磨破。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在那个年代,塑料凉鞋是夏天的标配,但它的鞋跟总是会卡进小石子,时不时就得用手抠出来。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有些孩子的家长会在鞋子的磨脚处缝上一块布,防止孩子受伤。
在奶奶家的抽屉里,我发现了一枚老式纽扣,拿在桌上摩擦后,竟然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
这把剪刀的刀片既长又锋利,合上时非常整齐。它有三种尺寸:中等、大型,小型则过于小巧。
在那个年代,搪瓷制品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不管是碗、碟子、痰盂还是盆,清一色都是搪瓷的。这种材质既耐用又便宜,深受老百姓欢迎。尤其是搪瓷盆,几乎每家都会备上几个,用来洗菜、洗脸或者装东西都特别方便。那时候,家里大大小小的器皿,十有八九都是搪瓷做的,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生活标志之一了。
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蚌壳油”,也有人叫它贝壳膏。冬天手容易裂,就用它来抹手。1974年那会儿,一盒才八分钱。现在一晃都快50年了,真是岁月不饶人,一下子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时间过得真快!我最喜欢的就是蛤蜊油,用完了还能拿蛤蜊壳的牙齿玩,挺有意思的。
过去,我们常常带着瓶子去买散装酱油和醋,五分钱就能买到一份。柴油也是用瓶子打,八分钱一斤。那时候的酱油拌饭,味道特别香,现在的高价海鲜酱油都赶不上。如今一瓶酱油动辄几十块,真不知道为啥这么贵。回想起来,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心里感慨很多。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生活很充实,人与人之间特别和睦,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勾心斗角。虽然生活艰苦,但苦中也有乐。真希望还能回到那个纯真无邪的年代。
这是关于老式自行车铃铛的介绍。过去自行车上安装的铃铛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传统按压式铃铛,它由一个直径约7-8厘米的铃铛主体和底座组成。铃铛中间有螺丝固定,有人甚至把它拆下来做成刀具。底座内装有弹簧和敲击装置,按一下把手,铃铛会发出两声清脆的响声。第二种是凤凰自行车特有的旋转式铃铛,这种设计有两个铃铛外壳,按下按钮后铃铛会旋转,发出连续悦耳的"叮铃铃"声。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自行车铃铛还有一种特殊设计,它不是用手按的,而是通过一根绳子来操控,铃铛通过与车轮摩擦发出声音。这些铃铛当年都在供销社出售,是自行车的重要配件。
老式打火机使用的是汽油,而不是煤油。那时候,人们用煤油灯照明,大家习惯把煤油称为洋油。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票证就什么都买不到。我记得,就连火柴也得凭票购买。
12、老式缝纫机上用的线轴,两侧刻有花纹,套上蜡片和皮套,转几圈后放在地上就能自行滚动。
麦乳精的最佳食用方式是直接干吃,尤其是结块的部分,口感更佳。如果受潮了,可以用勺子挖着吃。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种吃法。
40年前,宝塔糖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驱虫药风靡全国,但后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我记得上幼儿园时,亲眼目睹一位同学呕吐出一条蛔虫,那场景至今难忘。那时候,蛔虫感染很常见,人们吃下宝塔糖后,虫子甚至还能活着排出体外。回想起来,确实令人不寒而栗。
这个印着"喜"字的肥皂盒,至今仍在我家使用。每次看到它,那些不愿回想的往事便涌上心头,那个已经远去、无法重返的年代也随之浮现眼前。
在我奶奶家,至今仍保留着一条旧枕巾,她用它来包裹衣物。这条枕巾的样式与我目前使用的颇为相似。我多次见过它,现在已经显得相当陈旧了。
以前的牙粉用起来感觉特别清爽,比现在的牙膏舒服多了。用过的人都觉得好,但现在这些产品已经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很少见了。
冷香洗发粉效果不错,应该已经不再生产了。
这个东西看起来挺有历史感的,大家有谁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