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和街道安排的所有工作都是社区职责范围内的吗?

小文说村社 2025-03-28 20:48:03

在基层治理的宏大版图中,乡镇、街道与社区宛如紧密相连的齿轮,共同推动着基层社会的有序运转。

现实中却时常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乡镇和街道安排的所有工作似乎都被一股脑儿地塞进了社区的职责范围,让社区这匹“小马”不堪重负地拉着“大车”艰难前行。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最小单元,承担着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重要使命。

它本应聚焦于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事务,如邻里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组织等,以细腻入微的关怀和精准高效的服务,为居民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但如今,社区却不得不承接来自乡镇和街道的众多额外任务。

从各类统计报表的反复填报,到各种创建活动的全力迎检;从上级部门的临时检查接待,到一些本不属于社区职能范围的项目推进,社区工作人员常常忙得晕头转向。

以某社区为例,为了完成一项上级部门布置的数字化档案整理工作,社区仅有的几名工作人员连续加班数周,不仅打乱了原本为居民服务的正常工作节奏,还因为精力分散导致一些居民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引发了居民的不满。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部分乡镇和街道对社区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工机制。在工作安排时,没有充分考虑社区的实际承载能力和工作重点,简单地将任务层层下压,把社区当成了“万能兜底者”。

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过于注重表面政绩,通过频繁的检查、考核、评比来推动工作,使得社区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应付这些形式上的要求,而忽视了真正为居民办实事。

这种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带来了诸多危害。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疲惫,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由于社区精力分散,服务质量下降,一些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居民对社区的信任度降低,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随之减弱。

从基层治理的整体效果来看,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力量,其功能被弱化,基层治理的效能大打折扣,难以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的治理目标。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乡镇和街道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社区职责边界,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机制,将适合社区承担的工作交给社区,为社区“减负松绑”。

有些部门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简不必要的检查、考核,注重工作实效,让社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居民服务中去。

同时,还应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乡镇、街道和社区各有其职责定位,只有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

莫让社区这匹“小马”再独自拉着“大车”艰难跋涉,让我们共同为社区创造一个宽松、高效的工作环境,让社区回归服务居民的本位,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