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薛家(二十九)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只因他选择魏王李泰的道路

惊心鸟 2024-08-21 02:21:59

太子李弘猝死之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又立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为太子,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章怀太子。李贤当太子的时间不长,只有四年时间,但却引发了各种政治风波。尤其是他与母亲武则天的关系极为紧张,在政治上形成对立和冲突,最终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后来他又被流放到偏远的巴州,日子非常凄凉。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派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搜查李贤住宅,李贤却因此被逼自尽而亡。历史上把这段故事作为武则天残酷处置李唐皇室成员的典型案例,却忽略了这其实是李贤和李唐皇室自己作死的选择。

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的打击异己,这是每个统治者必然的素质。从唐朝来看,这是每个有作为的皇帝面对政敌必然的操作,无可厚非。武则天作为唐高宗后期的当政者,要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必然会与朝中政敌有所冲突。这种冲突是政治利益和皇权的争夺,是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是你死我活的,并不因为参与者的身份和关系而有所变化。太子李贤自己主动的卷入了这场斗争之中,那必然承受对斗争失败的后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武则天是李贤的母亲,便希望她手下留情。

从历史上记录看武则天和李贤矛盾的激化在于正谏大夫明崇俨遇刺事件,这件事也成为武则天废除李贤太子位的起因。可是我们从国家层面上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其实在这个事情之前母子俩已经矛盾重重,甚至李贤与父亲李治也不和睦。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趋向于朝中皇帝与大臣的关系,而非亲近的母子或父子的关系。因此李贤的人生走向被废的结局,并不是因为一个案子,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在这个案子上爆发的结果。而发生这样事情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李贤想效仿唐太宗时期魏王李泰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最大的谋反案便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这个案子牵涉到李世民的两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两位都是唐高宗李治的哥哥,而且是同父同母的亲生兄弟。从事情发生的过程来看,李世民负有极重要的责任。李承乾在李世民即位时便被立为太子,但因为种种原因被李世民斥责。而魏王李泰却是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常常挂在嘴上夸耀,受到朝中大臣的拥戴。于是李泰便有了夺取太子位的野心,并在权贵门阀的支持下挑战李承乾的太子位。李承乾自然不甘示弱,也在自己的党羽支持下还击,于是双方斗得如火如荼。

由于李世民的和稀泥,造成李泰得寸进尺,迫使李承乾搞出了谋反案,使得朝廷震动,国家动荡。事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到黔州。李泰也被降格为东莱郡王,失去竞争太子位的资格。而不掺和这个政治斗争的李治便成为李世民唯一的继承人,后来继承大统成了唐高宗。

章怀太子李贤上位后便面临着一个很难堪的环境,父母在任何事情上都把他与去世的哥哥李弘作比较。尽管李贤已经尽全力满足父母的要求,但却始终不能令父母满意。尤其是不能令武则天满意,所以母子之间关系紧张。这其实并不单纯是李贤的能力不足,而是他在政治上的立场发生严重错误。

从李治即位开始,他就在与长孙无忌的关陇贵族门阀进行权力斗争。最后在武则天、许敬宗、李义府、李勣等人的帮助下夺取皇权,掌控了唐朝朝廷。李治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长孙无忌的余毒,把反对他的门阀集团官员都赶出朝堂。为此他一方面扶持寒门和小地主家族的官员,一方面分化和瓦解门阀集团官员,使得朝廷任何一派都无法一家独大。而武则天由于是小地主家族出身,父亲当官前是木材商人,反而受到寒门和小地主官僚的拥戴,所以成为朝中寒门官员派系的代表人物。

李弘在世时,他的立场与李治保持一致,朝中基本上算是平衡的局面,寒门与门阀斗而不破。然而李贤个人在政治立场上并没有走寒门道路,而是和门阀集团的官员走得比较近。在这个过程中李贤大量仿照以前魏王李泰的做法,以各种修书的名义团结门阀贵族集团,身边聚集起了大量的门阀官员,并在其支持下暗中拥有了自己的派系势力。在这些派系势力的支持下,李贤逐渐走上了挑战武则天地位的道路。而武则天作为朝中寒门派系支持的皇后,自然在政治上与门阀贵族对立,与李贤的派系发生各种冲突。

有趣的是在朝中派系上除了武则天的寒门,李贤的门阀贵族,就连英王李显也在李唐皇族的支持下自成一派,这就搞得李治有点焦头烂额了。李治是从李承乾和李泰的斗争中走出来的,自然清楚这种牵涉到皇族的斗争对国家和朝廷的危害。所以他严厉的处置了李贤,有点杀鸡吓猴的意思。当时李贤正在门阀贵族的支持下春风得意的时候,就连与英王李显斗个鸡都要大张旗鼓的写檄文。而写这个檄文的名气也很大,那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这种情况让李治非常愤怒,生怕再现当年李承乾和李泰争夺太子位的事情,于是将王勃赶出王府。

可李弘去世后,李贤当了太子,之前派系斗争的故态萌发,与武则天的矛盾就更加激烈了。他虽然在行动上大量仿照李弘的做法,但在政治上维护的是门阀贵族集团的利益,这让武则天非常不满。而李治维持为此朝中平衡的考虑也不便从重处置太子党,反而让李贤有点膨胀了。李贤的膨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从政治上挑战武则天的权威,成为了门阀贵族在朝中的代言人。这种派系斗争牵涉到皇族,唐朝再次出现了唐太宗时期两王争权的场面,只是这次参与者变成了李贤和武则天。

诱发李贤被废的正谏大夫明崇俨遇刺案只是导火索,从核心来看还是李贤集团在门阀贵族和皇族成员李明的支持下,向武则天发动的政治攻势。李贤本来的操作是效仿李泰向李承乾挑战的模式,利用朝中势力逼迫武则天。然而他却忽略了关键一点,李承乾和李泰是兄弟,而武则天是他妈。李泰敢跟李承乾争,是因为太子只是储君,而非皇帝。可武则天是代夫执政的皇后,李贤挑战武则天,其根本就是逼比李治让位。这种操作完全就是作死,没什么可冤枉的。更不要说皇族成员李明还涉嫌派人刺杀正谏大夫明崇俨,这与谋反完全无异了。

正谏大夫明崇俨既是李治治病的大夫,也是朝廷中立派的大臣,是李治夫妇平衡朝中势力的心腹。明崇俨被杀意味着朝廷派系的平衡被打破,李治和武则天都不可能不闻不问。而李治又是最担心长孙无忌的残余势力卷土重来的,因此对李贤步步紧逼的做法非常愤怒。所以最后李治站在了武则天这边,派人调查正谏大夫明崇俨遇刺案,最终引出了李贤私藏盔甲涉嫌谋反的案子。于是李贤涉案被贬为庶人,幽禁长安。而具有刺杀明崇俨嫌疑的曹王李明和太子党羽,也受到连坐追查。

可以说这场因太子李贤被废而引起的政治风波,其根本就是李贤自己作死所致。从政治立场上看,他与父母不是一条心,这就已经是大罪。从操作手段上看,他不学哥哥李弘,学魏王李泰,这就是找了个错误的榜样。从身后势力上看,从上到下都是长孙无忌党羽的余孽,肯定被皇帝猜忌。连对手都选错了,居然针对武则天。这种从头错到尾的做法,除了失败还能有什么结局?他还好意思哭什么黄台之瓜,而不知反省,真是弱智到极点。以他这种低能的政治智慧,真要当了皇帝,多半也只能成为门阀贵族傀儡。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