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太平轮》中,我们能够看到通过3D技术重现的“东方铁达尼号”。无独有偶,在一张1948年的老照片里,我们能够看到一艘造型相似的轮船,名为“太平号”。从这里推测,估计电影制作者就是通过这个老照片来还原了太平轮,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为了美观而对驾驶台的部分作出的调整。
既然这是早年“太平号”的照片,那这应该就是太平轮的阵容了吧?
非也,这艘“太平号”实际上并不是沉没的太平轮。
根据文献的记载,失事的太平轮所属于中联企业集团,是该集团从“太平洋船务公司”租借来的。不过,老照片上的“太平号”却是所属于太古轮船公司的,是该公司从澳洲东方航运公司租借的。这艘“太平号”,于1926年出厂,与它一块出厂的还有常德号。在二战期间,“太平号”被英国人征用,二战结束后又成为一条民用航船,直到1961年退役并被拆解。
在太平轮海难发生后的第二天,香港媒体曾猜测遇难的是“太平号”,但后来又表示可能性不大。除了所属的公司不同,以及服役的时间不同以外,“太平号”与“太平轮”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两船的吨位不同。“太平号”的吨位约为四千吨,比失事的太平轮大得多。由于“太平号”的吨位比较大,所以“太平号”的载客量超过了一千人。
我们知道,太平轮之所以失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轮船超载。如果当时启航的是装载量更大的“太平号”,可能这场灾难并不会发生。或许是因为,“太平轮”就像是一个魔咒,会传染给与之相关的船只。这艘与太平轮同样名为“太平”的“太平号”,在运送英国军属抵达澳大利亚的航程中,先后出过几次事,曾有一次燃起大火,还有两次船员自杀。这些案件始终未被破获,值得庆幸的是这艘“太平号”能够安全地服役,直到退休。
其实,并没有失事的太平轮的照片流传后世。我们只能通过相关资料获得这样的信息,那就是太平轮的吨位远比“太平号”小得多,总吨位还不到两千五百吨。至于太平轮的具体吨位,总共流传着三种说法,分别为1000吨、2093吨和2489吨。可惜的是,我们无法从资料中找到太平轮船东——太平洋船务公司的相关信息,所以无从查找太平轮的真实吨位。根据文献中的零星记载,我们大体推测太平轮应该是美国人制造的,供短程运输使用的轮船。
不论关于太平轮真实吨位的哪种说法成立,太平轮上都已装载了超过六百吨的钢筋,再加上一千多名乘客(据悉当时太平轮仅售出五百多张船票,其余乘客均属非法登船)。作为运输船,太平轮为了减少损失,在设计之初一定采用了轻薄的结构,这样才能最大化增加航速。
由此可见,太平轮超载的情况是肯定的。
时隔半个世纪,当我们再次寻找事件真相的时候,却发现太平轮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我们根本无从得知这艘船的底细。此外,这艘船似乎蒙受了一种诅咒,不仅它迎来了厄运,与它相关的其他船只也未能幸免。
2014年,著名作者高仲泰发布了他的新作品《太平轮》,我们能在作品的封面上看到一艘老式的蒸汽船。实际上,这艘封面上的船只并非太平轮,而是与它同时期的江亚轮。
之所以许多媒体都将江亚轮的照片当成太平轮,笔者认为是因为两艘船的命运相同,它们发生船难的时间也比较接近,而且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惨痛损失。准确来说,江亚轮所造成的损失远比太平轮大。
江亚轮是日本神户造船厂所制造的,其吨位在三千三百吨左右,日军投降后这艘轮船归中方所有,经改造后江亚轮成为可承载2250名乘客的客轮。1948年末,超载的江亚轮从上海驶向宁波的途中,发生意外,因爆炸而沉入长江。
因为江亚轮的照片经常会错误地被人错用在太平轮上,可以说江亚轮是第一艘因太平轮而招致不幸的轮船。
为什么江亚轮会发生爆炸呢?
要知道,船上并没有装载炸药或化学品。经调查,江亚轮爆炸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两种推测,一是国民党海军的飞机在飞过长江时因炸弹脱钩,坠落的炸弹在江亚轮上爆炸,酿成惨祸;另一种说法是,长江中残留有战争时期布置的水雷,江亚轮误经过雷区被炸沉。
江亚轮的沉没,造成了极其惨痛的伤亡。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出版的《中国民国史事日志》的记载,在这场海难中,有超过三千名乘客丧生。可以说,这起海难的伤亡人数,比“铁达尼号事件”还要多,江亚轮海难堪称世界海难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事故,一时间江亚轮事件就像在舆论中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发各界哗然。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江亚轮海难发生一个半月后,太平轮失事的噩耗传来。由于两艘船失事的时间相隔不到两个月,所以在当时媒体行业不太发达的状况下,很多报社都用错了照片,将江亚轮的照片用在了太平轮上。
不过,太平轮的命运比江亚轮更糟。被炸成两段的江亚轮,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有关机构的打捞重新“复活”,并于1958年修复完毕,继续在长江上投入使用,直到2001年正式退役解体。相比之下,至今太平轮仍静静地躺在东海海底。
然而,太平轮给其他船只带来的噩梦,远不止江亚轮一个。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年与太平轮相撞的建元号。
建元号归属于建元轮船公司,它的身世比较坎坷。1919年,法国人在挪威建造了一艘名为埃塞的货轮,后来埃塞号几经易主,于1948年被建元轮船公司购入,更名为建元号。建元轮船公司的大股东,正是无锡“面粉大王”荣鸿元。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这艘建元号的吨位在三千吨左右,在发生海难时,这艘轮船上装满了从台湾购进的木材和煤炭。运送这批货物的,是七十名水手和几名搭乘者。
根据建元号的幸存者,也就是轮船上的三副回忆,两艘船在发生碰撞之前,太平轮并没有发出任何警报。船只碰撞后,三副被巨大的惯性从床上抛向墙壁,爬起身后三副第一时间来到甲板上。由于建元号已漏水,正在逐渐下沉,所以三副与一些水手从船舷跳到太平轮上。后来,太平轮有了倾斜下沉的迹象,三副再度落海,直至获救。
根据三副的回忆,当时建元号被太平轮拦腰撞击,在这场碰撞发生后,建元号在五分钟之内迅速沉没,而太平轮则是在十五分钟后沉没的。
一直以来,各界均认为,太平轮坚持了更长的时间。毕竟,太平轮在发生漏水后,船员们仍通过试图冲滩的方式,将失事的轮船搁浅在海滩上。不过,考虑到冲滩最终没能成功,或许是因为漏水的速度太快所致。所以,建元号三副的说法也有一定可信度。
太平轮海难发生后,曾为这艘轮船担保的上海某保险公司,无法承受巨额的赔偿金,宣告破产。家属们无处索要赔偿金,纷纷向中联公司索赔。在索赔的过程中,愤怒的家属将归属于该公司的两艘轮船锁在高雄港,从这以后这两艘轮船再未出港。除了太平轮及被锁住的两艘船外,中联公司还有两艘轮船,不过这两艘船均被解放军征用了,在战争结束后成为民用航船,为我国的航运事业服务。
事业蒸蒸日上的中联公司,在这场海难中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此前,该公司曾租借了一条华联号客轮,这艘轮船的性能极佳,是蒋介石往返台湾、金门的专用客轮。为了让企业恢复生机,中联于1950年购买了这艘华联号客轮,希望能让事业东山再起。
然而,太平轮所赋予的诅咒并没有止息,中联公司刚刚购买了华联号还不到一年,这艘性能优良的轮船便因触礁而沉没。随后,华联号虽然被打捞起来,但其动力装置全部被拆解,船体作为趸船停留在高雄港,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投入运营。
被太平轮的魔咒波及的,还有国民党海军的驱逐舰“太平号”,或许是因为这艘驱逐舰的名字与太平轮一模一样,所以它也被厄运所诅咒。这艘驱逐舰,被我国解放军以鱼雷击中,沉入大洋。
时至今日,仍没有一种关于太平轮真实信息的权威说法,可以说太平轮是“身份不明”的神秘船。几乎所有与太平轮相关的船只,都命运萧然。不知这一切是一种巧合,还是太平轮的魔咒作祟?
参考资料:
【《太平轮事件》、《中国海难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