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都是一场历劫,不仅容易心悸、胸闷、气短、头晕,连心梗、脑梗的发生率都有所上升。
这其实就是自然环境对我们身体的考验,身体里的“君主”心脏要带着各个脏腑一起全力努力对抗“敌人”,但是,如果你身体里没有足够的能量,它们也就缺少“粮草”与“援军”,便容易受伤,出现这些问题。

你身体里的这个状况,总的来说就是心气不足。
心气,其实就是指挥所有部门工作的重要能源,如果心气不足,心脏的能力就会虚微,也就是心阳虚,这样下去就会逐渐让血液运行动力不足,逐渐瘀阻血脉,长时间下来就会心气痹阻,气短、胸闷等问题也就产生了。
而且由于心阳能量的空虚,你也容易心神不稳,便逐渐影响心悸、睡眠不稳,脉象多为沉细或结代。
通常会有明显的精神不济的表现,面色也会比较白,气血想要滋养头部、面部就比较困难,舌象也藏不住这个虚态,多会舌淡、胖嫩,舌边会有齿痕。
如果你有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心气不足的状态呢?

这就要分情况来辨证了,就简单拿两种中成药对比一下讲讲:
1、如果你是气血不足,肝肾也有些亏损,可以参考一个补气养血丸。
这是一个益气养心、补肾健脾的方子,方中用到了红参、熟地、黄芪、当归等诸多补气养血的药。
不能非常好的补足心气的力量、推动血液更好的流通,也会更加重视养护的力量,帮你修筑好防御的“城墙”,适合面部缺少气色、心悸、乏力、腰膝酸软等情况。
2、如果是气阴两虚、导致血液瘀阻的情况,则可以参考一个参芪养心胶囊。
在这个方子中,除了用到了人参、麦冬等补气滋阴的药物之外,则用到了更多的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
例如用丹参来活血痛经,用土 鳖虫来破除淤血等,都是为了让血液流的畅通,不然你补的再多,都堆积到一起还是不会有多大用的。
另外,还用到了一些清热的黄连、赤芍,因为淤堵久了就很容生热,又更容易促成淤堵,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这种需要化瘀的方子,就更适合有瘀阻的情况,这种患者多会胸部闷痛、气短乏力、心悸不安等情况。
除了辨证用药之外,其实在日常饮食中也有不少能帮你补益心气的方法,就比如一个搭配细辛、黄芪、川乌制作的鸡汤。
细辛和川乌不用太多,一个3克、一个6克就差不多了,黄芪则可以多来一些,可以到30克。

细辛、川乌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可以很好的帮你抵抗寒邪侵扰,黄芪则是一个补气的良药,相当于给你身体增加能量。
这样的一个食疗方,把这3味加入后,你就正常炖鸡汤就好了,虽然简单,但在寒冷的冬日确实能为你提供不少能量。
当然食疗方毕竟不是专门用来治病的,你可以隔段时间用一用,但该有的治疗还是不能被替代的,因此还是不能少了专业医生的辨证治疗,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