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拆迁潮”来了,这次拆迁很不一样,或许是最后的“机会”

彪悍设计狮 2024-12-03 13:59:03

在时代的洪流中,大基建与房地产的狂飙突进已成往昔云烟,然而,就在这岁末年初之际,一束时代余晖意外照亮了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或许是最后的大时代舞台——城中村改造的大规模扩容,悄然降临。

尽管2023年的日历已所剩无几,但就在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的一纸公文,犹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年内将新增100万套货币化棚改拆迁项目,这一消息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无数期待改变的家庭。

紧接着,11月15日,住建部再度发声,宣布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范围将从原有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大幅扩展至涵盖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这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行政单位,标志着新一轮“拆迁潮”的序幕正式拉开。

01、为何此次拆迁与众不同?

要理解这次拆迁潮的特殊之处,首先需明确其广度与深度。

中国大陆共有29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3个盟,而住建部提出的“300个以上”地级市,无疑是一个全面覆盖的信号。

加之此前已纳入改造计划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这意味着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都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城中村变革。

此次改造不仅规模宏大,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货币化安置”的方式,直接给予拆迁户现金补偿,而非以往的房票或安置房,这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02、“货币化安置”的深远意义

“货币化安置”的推行,对于拆迁家庭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现金为王,它不仅为拆迁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也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对于有意购房的家庭,这笔资金可以直接用于购置新房,而对于那些希望投资或储蓄的家庭,则提供了更多的财务规划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间接促进了资金的流动,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轮城中村改造的启动,其背后蕴含着深层的经济逻辑——放水刺激。

回顾历史,2015-2018年的“棚改”政策,通过央行资金的注入,成功激活了房地产市场,带动了一波房价上涨。

此番城中村改造,资金来源路径相似,政府通过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资金、商业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货币宽松政策,旨在通过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经济回暖。

03、此次城中村改造,带来的三重效应

①城市间房价分化加剧

本轮拆迁潮将加剧不同城市间房价的分化趋势。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和人口黏性,拆迁资金大概率会在本地循环,推动房价稳中有升。

相比之下,弱二线、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在获得拆迁补偿后,可能更倾向于向高线城市迁移,导致资金外流,进一步拉大城市间的房价差距。

②一二线城市房价复苏的催化剂

对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而言,城中村及老旧房屋的拆迁,往往位于城市中心或新兴产业聚集区,这些区域的地价高昂,拆迁后的土地价值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房价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核心区域旧房的拆除和新项目的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将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形成良性循环。

③房地产市场的转折点

当前,全国楼市库存周期约为18个月,考虑到2020-2022年间的大量房地产项目将在2026年前后陆续入市,这一时期将成为楼市去库存的关键期。

如果城中村改造能够有效吸收这部分库存,减轻市场压力,那么2026年有望成为房地产市场由调整走向复苏的关键节点。

届时,随着供需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环境的改善,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然而,城中村改造并非一帆风顺。

如何平衡拆迁补偿的公平性,避免社会矛盾;

如何在改造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城市记忆;

以及如何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高效,防止腐败问题,都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

同时,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过度的货币化安置也可能引发房价过快上涨的风险,需要政策层面的精细调控。

尽管如此,新一轮拆迁潮无疑为众多家庭提供了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的宝贵机会,也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结语:

未来几年,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在经历阵痛后,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2026年,或许就是那个转折点的开始。

0 阅读:0

彪悍设计狮

简介:专注家居与房产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