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来到镇江伯先路,在云台山的南面山腰,会看到一组青红色砖非常醒目的建筑群。建筑群依山而建,巧妙利用山势地形,科学设计建筑单元,从街下往上看,建筑群逶迤高耸,气势不凡,看上去非常漂亮,吸人眼球。
原来,这是英国在镇江的领事馆旧址。该领事馆建于1864年,是英国在中国沿海沿江建造较早的领事馆,目前为全国文保单位,向公众开放,门票20元。
以前我以为领事馆建筑不多。我走进领事馆内,发现从山下到山腰,错落有致分布着不少建筑,包括领事办公楼、警务楼、监狱楼、1号别墅楼、2号别墅楼等5幢,都散布在云台山坡上。房前屋后都种有树木,如同花园式的别墅群。
这里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我看到一位老太从石阶上往下走,想必已经参观结束了。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镇江为什么会有英国领事馆?这跟尘封的过往历史有关。
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根据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舰队开进长江,后选定镇江为租界,靠近长江边上的20多亩土地被划为英租界,镇江英租界是近代中国7个在华英租界之一。1927年,北伐军来到镇江,收回了英租界,结束了英国在镇江的特权。
镇江领事馆为拱券廊式砖木结构,发源于古埃及和西亚地区,至今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等价值。
最为重要的是,重建后的英国领事馆,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实物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