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想要加入共产党,被陈独秀直接拒绝,周恩来却在德国邀他入党

鸿史来了 2023-09-02 14:17:20

朱德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老之一,更是开国十大元帅之首,而他在入党之初却历经了波折,当时他亲自找到陈独秀,希望能够借助陈独秀的推荐加入共产党,然而当时的陈独秀却直接拒绝了朱德。

经过陈独秀的拒绝,朱德很是失望,只能带着失望出国深造,而到最后还是在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才顺利加入了共产党。

那么,当时的朱德遇到了哪些困难,陈独秀又为何拒绝朱德入党呢?

朱德早年间出身于旧军队,曾经是滇军的少将旅长,但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看到了军阀混战。

然而,随着军阀混战的不断升级,朱德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了失望和苦闷。他深刻认识到旧军阀政治无法为中国带来真正的独立和稳定,因此决定追求更深层次的真理和解决途径。

这种追求最终引导他决定出国留学,以寻求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为中国的未来找到更为有效的道路。

朱德从青年时代就对革命先行者怀有深切的敬仰之情。他心中的崇敬对象之一便是孙中山先生。在他追求真理、寻求出路的旅程中,朱德随同孙炳文、金汉鼎一同来到法租界的一处寓所,终于有机会与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相见。

那个时刻,对于朱德来说,无疑是激动且难忘的。朱德回忆说:“孙中山先生是一个非常谦虚和诚恳的人”。

然而,这个时期的孙中山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他曾依靠粤军将领陈炯明的支持,但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支持下,发动了武装叛乱,迫使孙中山离开广州,返回上海。

孙中山意识到,必须夺回广州,重建共和政府,以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和国家的稳定。

在这个背景下,孙中山决定借助滇军的力量来讨伐陈炯明。他认为朱德等人重返滇军,将为自己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他夺回广州,重建稳定的政权。这也是孙中山对朱德的期望所在,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贡献一臂之力。

但是,朱德明确表示了自己出国学习的决心,而孙中山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孙中山建议朱德如果要出国学习,不妨选择美国作为目的地。他认为美国在科学方面非常发达,而且没有封建背景,反而有许多进步的制度。

这种建议反映了孙中山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制度的重视,同时也考虑到美国的发展对于朱德的学习和成长会有积极影响。

朱德则坦诚地回应孙中山的建议。他表示,他之所以愿意前往欧洲学习,是因为他听说欧洲的社会主义力量最为强大。他承认欧洲国家也存在差异,但认为欧洲已经出现了新的社会力量,这可能对中国的发展更有帮助。

作为一个军人,他还想亲自到欧洲去看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孙中山对朱德的选择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认为朱德的主意很好,学成之后可以回国报效祖国。

他鼓励朱德说,革命前程远大,虽然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盛。

而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渴望,使得朱德希望能够加入共产党的队伍,并且进一步学习共产主义思想。

朱德当时之所以要去找陈独秀,是因为他对中国的革命和前途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

他在旧军队中混了十多年,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但看到中国仍然是内乱不断、民不聊生的局面,他感到失望和苦闷。

他想寻找一条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道路,出发之前,他听说了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他认为这是一个先进的组织,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解放。

他知道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所以他想找到陈独秀,向他请教革命理论,并且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请求。

然而,在他与陈独秀的会面中,渴望变得复杂而坎坷。

朱德向陈独秀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但陈独秀并未立刻答应,取而代之的是一番马克思主义的思辨。陈独秀的这种态度似乎透露出了陈独秀对朱德是否真正理解共产主义,以及是否适合成为党的一员的担忧。

陈独秀的眉毛微微蹙起,思索了片刻后,开口道:“朱德同志,你的军阀气息过于浓重,我担心这可能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

朱德心头一紧,他并没有想到陈独秀会如此坚决地表达这样的担忧。他认识到自己在过去的军旅生涯中,或许确实留下了一些与党的理念相悖的烙印。然而,他并未气馁,而是坚定地说道:“陈先生,我虽然曾在军队中打过仗,但我深知共产党的伟大理念,我愿意为之全心投入。”

陈独秀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摇了摇头。他叹了口气,言道:“朱德同志,加入共产党并非轻举妄动。我们党需要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忠诚,更需要与党的信仰相契合的人。你虽然愿意投身革命,但我担心你内心深处是否真正理解并能坚守党的原则。”

就这样,朱德的入党请求便被否决,无奈之下,他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求学之路。

在德国留学期间,朱德开始用单字德这一名字,寓意着他对德国学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着他对未来中国的贡献的坚定信念。

1922年的一个秋天,正当枫叶飘落之时,朱德在德国的首都柏林有幸遇见了周恩来。两位志同道合的革命家在异国他乡的街头相遇,宛如命运的巧合。

在张申府的介绍下,使朱德有了机会与周恩来面对面交流。在德国的街头巷尾,他们分享了彼此的革命理想,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展望。周恩来从朱德的眼神中读出了那份执着,他的话语仿佛点燃了朱德内心对于共产主义的热情。

经过深入的交流和认识,周恩来决定提出邀请,邀请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认为,朱德在军事和思想上的素养,以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使他非常适合成为党的一员。

于是,在一个秋日的傍晚,朱德和周恩来一起漫步在柏林的街头,周恩来郑重地伸出了手,邀请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刻起,朱德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的留学生涯并未使他远离中国的革命事业,相反,这段经历更是让他的信仰和决心更加坚定。

朱德在德国的岁月,成为他成长和锤炼的宝贵时光,为他未来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