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岁月轻抚过的土地上,湖南怀化静静地诉说着一段不凡的历史。这里,曾有一座军工厂,它不仅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篇章,更是中国计算机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虽然它已废弃,但那些辉煌的日子,那些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第一”,依旧在人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三线建设的回响
时间回溯到1964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国际局势的紧张与国内安全的需求,促使中国启动了规模宏大的三线建设。这是一场战略性的工业布局调整,旨在将沿海和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向中西部转移,以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湖南,作为内陆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要战场,而怀化,则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军工代号“4507”:崛起于怀化
1970年,随着第一缕晨光的照耀,国营建南机器厂(军工代号“4507厂”)在怀化市区破土动工。这座承载着国家期望的工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不凡。作为国家大型二类企业,4507厂肩负着计算机配套产品和精密仪器仪表的研制与生产重任。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封锁的年代,这样的使命无疑是对全体职工智慧和勇气的巨大考验。
科研之光:点亮计算机新纪元
走进4507厂的历史长廊,一幅幅画面缓缓展开。上世纪八十年代,是4507厂最为辉煌的时期。那时的它,不仅是怀化乃至湖南的骄傲,更是中国计算机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在这里,科研技术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新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硬件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不仅满足了国内对计算机外部设备的需求,更为后续的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台国产计算机硬盘:在那个“洋货”横行的年代,4507厂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硬盘无疑是一声响亮的号角。它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更激发了国内科研人员对自主创新的无限热情。
第一台计算机软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驱作为数据存储和交换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4507厂成功研制的计算机软驱,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岁月印记:生活与工作的交织
在4507厂的辉煌背后,是无数职工及家属默默付出的身影。那时的生活,简单而纯粹,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清晨的号角:每天清晨,伴随着大喇叭里播放的《团结就是力量》等抗战歌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职工们纷纷起床,开始新的一天。他们骑着二八自行车,穿过林荫道,奔向车间,开始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午后的闲暇:中午时分,大人们会回家给孩子做午餐,短暂的午休后,又是新一轮的忙碌。而孩子们则会在厂区内的老旧球场和俱乐部里嬉戏玩耍,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傍晚的归途:傍晚下班后,职工们纷纷回到家中,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餐。饭后,人们或看电视、或串门聊天、或打牌跳舞、或散步于厂区的林荫道上,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那时的厂区,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家庭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那份团结和互助的精神,却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幸福。
变迁与遗忘:废弃的军工厂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三线建设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迎合新的市场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渠道,4507厂也迎来了它的转型与变迁。最终,这座曾经辉煌的军工厂搬迁至了河西经济开发区,而原址则逐渐被遗忘在了时间的尘埃里。
如今,走进这座废弃的军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杂草、落叶和高大的树木。宣传栏上依稀可见往昔的标语和照片,它们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而那些废弃的建筑物——锅炉房、开水间、医务室、职工宿舍以及那些曾经机器轰鸣的车间——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被遗忘的故事。
尽管岁月已经让这里变得破败不堪,但那份属于4507厂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消失。它见证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更见证了那一代军工人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这些记忆和精神,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