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4日,云南西双版纳,磨憨铁路口岸入境旅客排队办理手续 据视觉中国
2月10日,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消息,从即日起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根据该政策,马来西亚、泰国等10个东盟国家的旅游团(2人及以上),持普通护照经我国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可由西双版纳多个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出境,活动范围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行政区域,停留时间不超过6天。
据人民日报10日消息,2023年11月以来,我国过境免签政策不断调整优化,2024年全年,我国免签入境外国人逾2011万人次,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上升113.5%。
在这些免签入境的外国人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旅行为目的来到中国的,由此带动了国内针对外国游客旅游产业的发展。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多名从事专门针对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安排的从业人员,大家普遍表示,故宫、长城等标志性景点依旧是外国游客的首选,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外国游客打卡“小众景点”,从而更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
免签、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后
有导游称去年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已超2019年
李女士在北京从事面向外国游客的旅行项目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从2023年6月开始恢复接待外国游客,2024年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已经超过2019年。”
李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绝大多数外国游客在北京停留的时间为两三天,这期间天安门广场、长城、故宫等传统景点是他们的必选项,如果时间稍微充裕,北海公园、胡同等地方特色区域是李女士会推荐外国游客相对深入了解北京的行程。

▲2月6日,上海南京路,外国游客体验中国春节年味 据视觉中国
去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新增21个口岸至60个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过境免签的外国人可以在24个省(区、市)允许停留活动区域内跨省域旅行。而符合条件的过境免签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巴西、英国、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
除了过境免签政策外,去年11月22日,外交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并优化入境政策的通知称,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日本等9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而自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上述9国在内的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李女士表示,如果用两三天的时间游览北京,还是比较仓促的,只能去一些标志性景点,“作为我们旅游从业者来说,一方面是完成我们的工作,但另一方面还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一个更立体的现代中国,所以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定制游,带外国游客去逛逛公园,去老百姓家里体验本地人生活。”
有东南亚游客为看“福宝”在卧龙住了一周
有英国游客被张家界风景震惊到落泪
谌淳在成都从事面向外国游客的入境旅游安排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她同样表示,2024年其所承接的外国游客数量相较2019年有小幅增加,特别是多了很多东南亚的客人。
中国与新加坡、泰国分别于去年2月9日和3月1日实施互免签证政策。得益于该政策,谌淳去年接触了很多泰国游客,给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泰国游客的“松弛”。谌淳说,去年有一次她送客人去火车站前往其他城市,但是到了火车站才发现少订了一张车票,“从来没遇到过这个情况,我当时还挺紧张的,因为怕买不到票耽误客人后续的行程,但是他们表现得比较无所谓,说不着急,反而还在安慰我,好在后来补到了车票。”
谌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接待的外国游客中,有90%在成都的行程都会包括熊猫基地,有的游客甚至整个行程都围绕着看熊猫,“去年年底,有位东南亚客人为了看‘福宝’在卧龙住了一个礼拜。”
红星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由于入境旅游市场的升温,有新人开始加入英文导游的行列,曾学习旅游管理的李燕玲去年回到家乡湖南,承接外国游客在张家界的入境游项目。
李燕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几年前还有很多“低价团”,那时候承接的大团游客来张家界基本都是停留一天,主要看“阿凡达山”,而现在国际游客都以小团游为主,行程设计更为精细,“森林公园大概有300多平方公里,5个门,如果带小团会推荐游客停留两天,分别从东门和南门进,这样可以深入地接触到张家界的不同美景。”
李燕玲对外国游客的印象是他们以“体验派”居多,“喜欢慢慢地去感受,去看山、去听森林里面的声音。”李燕玲说,有一位名叫Emma的英国游客在进入张家界景区后就激动得落了泪,“Emma当时和我说,这就像在她的梦境里一样,从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风景。”

▲有英国游客在看到张家界的风景后被“美哭”(图源:受访者供图)
今年1月,李燕玲把带Emma游张家界的视频发布到了小红书,得到了不少外国网友的留言,“我曾经来过这里,希望再次去”“当我来到美丽的中国时我也会哭”。
有人辞去银行工作在上海当英文导游
去年曾迎来三次“小高峰”
在一些地方,针对外国游客的旅行设计也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光线路。
经济学专业的刘礼超选择辞去银行的工作,全职当英文导游,承接上海城市骑行和其他地陪工作。“Bike tour”是刘礼超的王牌项目,最经典的路线是从原法租界一直骑到外滩,再从人民公园绕回,带外国游客游览石库门建筑、新旧式里弄,外滩建筑群等。为了带外国游客了解上海人的生活方式,骑行的路线途经复兴公园。
“这是一个有很多本地市民活动的公园,我开始的时候没想到他们特别喜欢互动,对公园里练书法、用各种方式锻炼的阿姨爷叔们特别感兴趣,这些叔叔阿姨也特别乐意教外国游客怎么玩、怎么锻炼。”刘礼超称,有时碰到阿姨爷叔们自带音响唱歌,自己会给游客们唱周杰伦的歌,他们都很喜欢。

▲外国游客在上海复兴公园内和练字的当地大爷合影(图源:受访者供图)
刘礼超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起去年三个入境游客出现明显增长的时间节点,去年7月,“China Travel”火爆国外社交平台,他接待的外国游客出现过一次明显增加,去年11月,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政策,上海的韩国游客明显增多,去年12月,针对部分国家实施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很多旅行社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他,希望与他合作上海入境游的项目。
刘礼超认为,随着入境政策的进一步放宽,针对不同需求和偏好定制差异化的旅游服务是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带外国游客体验写福字时我们会讲解‘福’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等不同时期下的字形演变,他们对这些传统文化都特别感兴趣,体验做漆扇时也会主动询问上面诗词的意思。即使是淡季游客少的时候,我也可以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开发更多的活动和路线,丰富外国游客的体验。”

▲刘礼超(左)带外国游客在上海过春节(图源:受访者供图)
不过,一些国内的旅游从业者也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对于部分外国游客而言,在中国旅行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李女士举例说,在旺季时,旅行社的系统入口很难为游客预约到热门景点门票,散客票难抢,团队票依规定需要10个人以上才能挂靠一个导游,而其承接的绝大多数外国团都是散客,一个团大概只有2到4人。
承接上海商务游的某旅行社经理表示,去年承接的订单量上涨,但由于近几年旅行社英文导游的流失,导致其能够承接的订单数量有限。刘礼超补充道,手机支付和打车仍然是亟需完善的地方,有部分游客因为不熟悉支付软件或受银行卡支付限制,导致无法完成实名认证等,在线打车时,外国游客经常因为此类原因而无法顺利支付。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