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相城元和街道建元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深化“融爱建元”党建品牌,对标高效能治理要求,在回应居民关切中“以事聚人”,在破解民生难题中“聚人成事”,在社区治理探索实践中总结凝练出“融”字诀,不断激发自治共治活力,持续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阵地融合,解锁家门口的幸福场景
“现在我们天天到这里来活动,锻炼锻炼身体、交交朋友,非常开心!”在依云华苑小区的日间照料分中心,居民们对升级改造后的活动室赞不绝口。
建元社区党总支深入推进“海棠红·幸福里”建设,延伸服务触角,将服务阵地前置至群众“家门口”,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活动中心为主阵地,结合辖区需求因地制宜优化网格站功能布局,于6个居民小区分别建成“建小元碰头点”,构建起连点成片、开放共享的居民活动圈。通过植入网格服务站、党史驿站、家庭医生工作室等功能区,打造妇幼驿站、健康驿站等场景,建设涵盖学习、医养、娱乐、就餐、休憩等多功能的集约型党群服务站。依托阵地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即时、公益、就近的成长教育互动,推动形成“非遗学堂”“‘樾’读家”“红领巾小园丁”等多个居民兴趣小组。
为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时段的多元化需求,社区牵头组织党员、海棠先锋、物业代表等开展“建言建语多级多境”民主协商议事会,共同制定阵地使用公约,推出共享预约机制。活动室内,居民自发组织的舞蹈、乒乓、阅读等活动轮番上演,真正成为群众身边“走得进来、坐得下来、还想再来”的党群服务阵地。
“破冰”融入,社区教育联结邻里情谊
“以前我们小区啊,连对门邻居是谁都不认识,现在有了海棠公益班,这邻里关系越来越近了!”在社区,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在海棠公益班找到自己的专属“朋友圈”。
作为一个纯商品房社区,一道门、一面墙,往往成了邻里相识熟络、融洽相处的阻隔。近年来,建元社区着力打造“海棠公益班”社区教育品牌,搭建起邻里互动的平台,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陆续推出了爱德育苗课堂、“Fun心一夏”暑托服务、“花YOUNG六点半”青年夜校、晏平心理课堂、家门口的老年大学5大课程,形成“幼、少、青、中、老”全生命周期教育。整合多方资源、撬动多元主体,联合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相城高新区实验小学、苏州口腔医院等党建共建单位共同打造建元社区党史驿站、家校社共绘成长“同心圆”、“建小元”急救课堂等项目,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供给优质的社区教育体系。在一节节课程的交流和互动中,原本陌生的面孔也变得熟悉和亲切起来,邻里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社区创设社区慈善基金——海棠公益金,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海棠公益金已累计收到来自海棠公益班学员捐赠、爱心义卖、慈善募捐等各类善款74124.21元,并已全部汇入街道慈善会帐户,陆续为辖区困难家庭临时帮扶、困境儿童“微心愿”征集、公益微创投项目实施等提供资金支持,营造了互助友爱的邻里氛围。
力量融通,志愿微光点燃共治活力
“我学过理发,可以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我会缝纫,大家有要缝补的衣服可以找我!”在社区,“建小元”志愿者的身影处处可见。
单打独斗绘不出善治蓝图,握指成拳才能放大治理效能。一直以来,建元社区十分重视居民自治力量的发挥,通过线上线下招募、活动挖掘、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特长、爱好与意愿,广泛招募专业骨干和技能达人,以“人人公益1小时”为切入口,积极组建建小元志愿服务队。并推出“建小元活力值”激励机制,通过“服务积分、以分换物”的形式,提高居民志愿服务参与率、活跃度,大家纷纷化身文明宣传员、民情观察员、政策宣讲员等,在潜移默化中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同时,积极培育孵化本土社会组织,由辖区居民、优秀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晏平牵头成立“晏平心理工作室”,广泛吸纳各行业的心理服务人才和志愿者,打造专业社会心理队伍,完善社区心理服务网络搭建。常态化开展“晏平心理课堂”活动,为200余名居民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支持,并通过个人参与,辐射带动家庭联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氛围。
下一步,建元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融爱建元”党建品牌,进一步引导居民守望相助,构筑新型和谐邻里关系,以自治带动共治,全力凝聚起“群众满意”的最大公约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