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秋在毛主席房间留影
毛主席和亲家张文秋都是职业革命家,他们主张婚姻自由,但冥冥之中又有天意。
因为杨开慧牺牲太早,贺子珍去苏联10年,回国后幽居一生,所以,同时见过毛主席3位妻子的女革命家少之又少,而张文秋是其中之一。
张文秋(1903~2002)出身湖北京山一官宦家庭,在湖北一师上学时,结识了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老师,参加了革命,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初,张文秋因为胆大心细受京山县委指派去武昌买100条枪。
在等枪期间,经恽代英介绍去听一场演讲,演讲者正是高大帅气、滔滔不绝、激情澎湃的年轻军官陈谦初,他时任北伐军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长,是宣传队总教官。
陈谦初的演讲赢得了张文秋的芳心,他们相恋了。
刘谦初,刘思齐未见过面的父亲
此时,另一个重要人物也来到了武昌,他就是毛泽东,带着妻子杨开慧和3个儿子。
1927年4月4日,毛泽东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刘谦初邀请张文秋一起去听毛泽东的演讲,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遗憾的是,那天的人太多,他们根本无法接近毛泽东,刘谦初不甘心,他们又专程到毛泽东的家中去拜访。
在他们谈话中间,杨开慧从房里走出来,倒了茶,端来了花生和瓜子。岸英和岸青紧紧跟在她的身后,一个大约四五岁,一个大约两三岁,很讨人喜欢。
张文秋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花生。岸英很有礼貌地说:“谢谢!”岸青也跟着哥哥说:“谢谢!”
令张文秋没想到的是,杨开慧1930年10月被敌人杀害,撇下了3个幼子,她的丈夫刘谦初1931年4月5日牺牲,撇下了没有见过面的女儿刘思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文秋奉命从上海经西安去延安。
她带着女儿在西安办事处停留期间,张文秋认识了赌气离开延安的贺子珍,还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陈振亚,他也来到西安准备去延安。
张文秋看贺子珍没有便服,还送给她一件紫红色绒衣和一条淡青色的毛裤。
贺子珍还约张文秋到西安城内去理发,在理发馆贺子珍问张文秋:“你在白区呆过那么长时间,白区的妇女留什么样的发型?你看我理什么发才合适呀?”
张文秋建议贺子珍烫发,她自己因为要去延安,就剪了短发。
没想到,贺子珍因为上海沦陷去了苏联,张文秋到了延安,和敬佩的残疾红军陈振亚结了婚,生下了次女张少华(后改名邵华)。
张文秋、陈振亚、刘思齐
到延安后,延安来了一些上海的话剧演员,她们编了一场话剧《弃儿》,正好缺一个小女孩的演员,李维汉的妻子选上了7岁的刘思齐。
剧情是一对在白区从事秘密工作的夫妇,不幸被敌人逮捕,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无人照管。
扮演妈妈的演员正是李云鹤,演得很动情,剧情触动了台下的毛主席,他想起了妻子杨开慧,想起了年幼的3个儿子至今下落不明…
也就是这天,毛主席得知小女孩是刘谦初的女儿,而且剂谦初已经牺牲,主席就认刘思齐做了“干女儿”。
1939年,张文秋带着2个女儿随丈夫陈振亚去苏联治病,被盛世才扣留新疆8年,1941年,陈振亚被谋杀,死于新疆。
1946年刚回延安时,张文秋(右二)和战友合影,前排右起:少林、少华、思齐
张文秋又失去了丈夫,刚刚享受了几年慈父之爱的孩子,转眼又成了无父的孤儿。
张文秋在狱中生下了第3个女儿张少林,3个女儿和妈妈一起度过了4年的牢狱生活。经组织营救,于1946年7月回到延安。
毛主席给长子毛岸英提亲,他先扯个话头,“你听说过湖南巡抚张玉亭吗?”张文秋说:“他是我爷爷”,主席听了,哈哈大笑张文秋
1948年,刘思齐和毛岸英已经处了朋友,毛主席很满意,按礼节男方要给儿子提亲。
提亲那天,他先扯个话头,“你听说过湖南巡抚张玉亭吗?”
亲家母脱口而出:“他是我爷爷”,主席一听,哈哈大笑。
张文秋的爷爷叫张玉亭,文武双全,身居高位,刚直不阿,为官清廉,咸丰皇帝赐他“江左清才”四个大字,并赏戴花翎。
他解甲归田,皇上又赐“清正廉洁”四个字,他曾在安徽、河南、湖北、湖南任巡抚,口碑很好。
张文秋的父亲叫张楠,虽然才华横溢,却无意仕途,不屑为官。
父亲娶了恩师的女儿孔庆兰为妻,他逢人就夸孔夫人“家有贤妻,犹如国之良相”。
1903年,张文秋和双胞胎妹妹出生于湖北京山。
爷爷曾说:这个孩子不一般,要好好教育她。
母亲谨记爷爷这句话,卖田卖地,找老师找学校,穷极一生培养张文秋。
张文秋童年全家福,右起:张文秋、父张楠、母孔庆兰、怀抱弟弟张振甲、孪生妹妹、后排哥哥张振鳌
主席饶有兴趣地问:“那你出身官宦,怎么跑到武汉闹革命?”
张文秋便从祖父母讲到父母,从求学讲到参加战斗,毛主席不时插上几句,“你真不容易呀,幸亏你有一位好母亲,支持你上学,我也一样,父亲要我当谷米商人,也是母亲支持我求学”。
主席还问起了她丈夫刘谦初的牺牲经过,他说:“谦初是个好同志,可惜牺牲得太早了”。
然后,他就讲起和杨开慧的相识、永别,讲三个儿子流落街头。
张文秋又讲到第二任丈夫陈振亚牺牲的经过,两个女儿都失去了父亲,毛泽东讲起了大弟毛泽民,他们都是在新疆死于盛世才之手。
这对老朋友沉浸在对故人的怀念里,锥心之痛,感同身受。
张文秋起身告辞,主席再三挽留“吃顿便饭,没什么准备,不必客气”。
饭后,张文秋再次告辞,主席说:“文秋同志,我今天专门抽出一天时间,我们难得痛快地聊聊,我还有正事要跟你谈”。
“听岸英说,他爱思齐,思齐也很喜欢他。他们俩现在要求订婚,我同意,就看你对这个女婿满意不满意?”
“既然他们真诚相爱,主席同意,我也赞成,不过,我担心思齐年轻,不懂事”。
毛主席摇摇头:“我看思齐懂事,她是烈士的后代,又在监狱里长大,受过磨难,跟岸英有相似的经历,岸英、岸青从小失去母亲,希望您能帮助他们”。
这对亲家讲到孩子,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那笑容是慈父慈母的笑容。
张文秋和3个女儿
聊了8个小时的家务事,最后才切入正题,以聊天之名把女方摸个底透,也把男方坦荡荡展给女方,主席提亲认真、诚恳、尊重、接地气。
这聊的哪是家务事,分明是新中国的奋斗史,毛家有六烈士,张文秋的两任丈夫、哥哥、弟弟也都为国牺牲,两门忠烈啊!
毛主席又给二儿子毛岸青提亲:“老亲家,邵华辅助岸青,是我毛泽东的福气”毛岸青和邵华
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后,总是带着岸青来岳母家。张文秋对岸青很好,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他感受到从没有的温暖。
毛岸英去朝鲜后,毛岸青来的更勤了。张妈妈就像亲儿子一样关心他,给他洗洗缝缝补补,给他做好吃的,给他零花钱,他也像对亲妈一样,没钱了,就大大方方的开口要。
天有不测风云,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一切都变了。
毛岸青无法承受哥哥的逝去,他病倒了,以后的日子除了工作就是治病,他唯一的寄托就是和邵华写信。
在疗养期间,和邵华的通信越来越频繁,字里行间渐渐多了温情,他们的爱情之花在悄悄绽放。
一天,毛主席把张文秋又请到了怀仁堂,像当年在西柏坡给岸英提亲一样诚恳,只是这次少了上次提亲的客套,开门见山。
毛岸青一家三口
“老亲家,我们虽然很少见面,但是心在一起,岸青、少华谈得来,你这个当长辈的有什么看法?”
“少华比思齐读书多些,但整天疯疯癫癫、嘻嘻哈哈的,我担心给主席当不好儿媳妇”。
“女孩子性格开朗,不是坏事,我毛家顶门立户还真需要像少华这样的,不计较得失,不在意别人说三道四,少华是个好孩子,爱学习,求上进,有她帮扶岸青,是我毛泽东的福气”
“只要主席满意,孩子们相爱,我没问题”
“你能同意太好了,我们以前是老亲家,现在是新亲家,亲上加亲,我们是双重亲家!”
1960年,37岁的毛岸青和22岁的邵华结婚了。
1970年,已经77岁的主席迎来了他唯一的孙子,他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新宇。
毛泽东又写信给亲家母,为干女儿催婚,信上说: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我看此人不错,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张文秋与大女儿刘思齐夫妇,三女儿张少林夫妇在一起
在毛主席的不断鼓励下,刘思齐终于从失去毛岸英的阴影中挣脱出来,但作为公公兼父亲,毛主席的心还在悬着。
他多次劝思齐再婚,也多方托人为女儿物色对象。
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将军向毛主席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杨茂之。他说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而且为人忠厚正直,并把材料给主席看。
毛主席看了材料很高兴,认为此人的出身、经历确实不错,政治上也很可靠,就同意了。
于是,主席便写信给刘思齐,催她结婚:
女儿:
你好!哪有忘记的道理?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父亲
随后,毛主席又写信给亲家母张文秋,信上说:
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我看此人不错,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如你认为满意,可介绍思齐见面,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感情。如两人感情成熟,委托你为他们举行婚礼。
其实,刘松林对杨茂之并不陌生,他们在苏联已经认识。
1962年2月,他们正式结婚,婚礼在南池子缎库胡同举行。
张文秋和刘思齐的两个儿子在一起
结婚之前,刘思齐去中南海告诉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亲笔将自己的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书写给女儿以作纪念。
结婚那天,毛主席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作为赔嫁礼金,老人的心思终于了却了。
刘思齐和杨茂之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养育了四个子女,皆学有所成。
刘思齐很感激父亲,她说:主席是对她最好的人。
张文秋一生忠于毛主席,敬仰毛主席,敬重杨开慧,疼爱女婿张文秋在中南海毛主席旧居
每年毛主席的忌辰和诞辰,张文秋都带着女儿、女婿和外孙、孙子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和中南海主席旧居,来纪念她一生敬仰的领袖,亲密的战友和敬重的亲家。
她一生铭记主席的嘱托:“替我多照顾照顾岸青”。
80年代,张文秋和毛岸青、邵华、毛新宇、外孙女李杰在杨开慧故居
张文秋还多次来到杨开慧故居,纪念她一面之缘的烈士亲家,她可以欣慰地告诉杨开慧:您的儿子我替你照顾的很好,您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