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旋涡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行为,以及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活动,似乎揭示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新战略。然而,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些动作只是美国深层次策略的一部分,其核心目标仍是对中国的遏制。
尽管有观点认为美国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有求于中国——美债问题和中美保证不发生核战,但这些问题并非最紧迫,美国有自己的应对策略。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同意了拜登的"核打击中国"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核打击中国的选项一直存在于美国的策略库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洲局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虽然美国国内似乎混乱,但实际上,美国并没有停止他们对华遏制的步伐。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对决似乎已经初露端倪。这种对决在看似复杂的博弈中逐渐展现出来。
例如,拜登和普京的会面,布林肯的莫斯科之行,都是在摸底,寻找与俄罗斯交战的底线。布林肯的访华,可能并不寓意太大的希望,因为中美目前并无太多可谈的议题。美国不仅在与日韩澳等国一起做打击中国的准备,还在酝酿拉北约进入亚洲。而且,日韩澳三国已经准备好了,正是美国打造对华摊牌的先锋。因此,我们处境并不轻松,不是没有战争,而是对手正在积极准备对华战争。
另一方面,俄乌战争可能即将告一段落,让美国可以全力对付中国。尽管现在俄乌在战场上的争斗看似激烈,但实际上,双方已经接近停战。此外,别看俄罗斯在战争中并未受到太大损失,但其实它也希望战争能够结束,因为战争对它来说消耗颇大。
总的来说,美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中国开战,然而,中国并未落入美国预设的战争陷阱。而美国的计划耗费俄罗斯并未如期成功,反而引发了对美西方的反噬。西方的陈旧武器快消耗尽了,而战备武器又不敢轻易使用。因此,美国政客呼吁西方各国向台湾援助武器,他们的计划是将剩余的武器赠予乌克兰,而台湾只能等待。
对于这种情况,美国人的焦虑也在情理之中。俄乌战争还在进行,如果中国发起行动,美国将不得不分散应对力量。目前美国已经做好准备,日韩澳三国成为了对华对决的前锋。美国还在策划引导北约进入亚洲,尽管印度尚未加入,日韩澳三国却急切待战。一旦他们加入,将形成对华对决的第一梯队。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并不处于无助的境地,相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严峻而又充满机遇的环境。看到这一切,我们更应清楚的看到,美国的策略是如何逐步展开的,不碰壁是不回头的。
在另一方面,与中国对峙的前提是,美国需要结束俄乌战争,以便集中全力对付中国。现在的情况看似是俄乌在战场上拼命激战,实则已经接近停战的边缘。
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最严重的制裁,然而,奇怪的是,俄美之间的热线电话却仍然保持着。这其实是美国的一种策略,他们想随时与俄罗斯保持通讯,因为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
俄乌战争结束后,预示着乌克兰的彻底分裂,但北约的门票可能会成为乌克兰的安慰奖。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俄乌战争的结束将意味着美国会立即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届时,我们也将迎来应对的时刻。并且,这并非我们可以选择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应对,损失将更大。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应对美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