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泼水》的剧本颇符合“屌丝逆袭”的桥段:
话说有个砍柴维生的老实人朱买臣,每天不图上进,一心只读圣贤书。靠他砍柴赚来的那几个铜板,一家人过得紧紧巴巴的。
朱买臣的夫人崔氏食不果腹,肚子里除了怨气就是怨气。终于有一天,崔氏忍不下去了,对老朱说道:“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流眼泪,也不愿跟你这个穷屌丝过苦日子。”感情被物质击败,两口子一拍两散,崔氏改嫁给家境殷实的赵石匠。
老实人朱买臣备受打击,从此更加用功读书,终于考取功名,戴着官帽荣归故里。相比于风光无限的朱买臣,此时的赵石匠显然逊色了不少。见自己的前夫已成了朝廷大员,崔氏打算重新投入朱买臣的怀抱。
面对不知廉耻的前妻,朱买臣淡然地说道:“想复婚容易,我在马车前泼一盆水,只要你能一滴不落地将水收回盆子里,我就跟你复婚。”无数事实证明了“覆水难收”乃至理,崔氏不是神仙,哪有能力收回覆水?
最终,崔氏跪在地上流着眼泪拾掇着泥水,见朱买臣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荒唐之举,羞愤之下自杀了。
其实,“覆水难收”的故事原型并非《马前泼水》,而是出自姜子牙与其妻马氏的掌故。宋代野史《野客丛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姜子牙的老婆马氏嫌贫爱富,抛下落魄的老公跑了。后来姜子牙官拜丞相,一飞冲天,马氏想吃回头草,找姜子牙复婚。姜子牙和像朱买臣一样,把一壶水倒在地上,让前妻将水收回。随后,姜子牙还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话:“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到了明朝,《封神榜》的作者又用艺术手法重新演绎了这个故事,说马氏在嫁给姜子牙时,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处女”。因为两人没有感情基础,且婚后生活非常不和谐,所以马氏便离开了姜子牙。想来两人的爱情也是够悲剧的,马氏苦苦等待了那么多年,却没盼来幸福的婚姻。
不过,姜子牙位极人臣后,还要回来对前妻报复一番。姜子牙的行为,颇为符合“屌丝逆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一个自诩怀才不遇的男人,奋斗了一辈子,直到身子埋进土里半截才发迹,终于有了报复世人冷眼的机会。想来,当年对落魄的姜子牙指指点点的家伙有不少,马氏只是受害者之一。
实际上,朱买臣并没有做过什么“马前泼水”的事,都是后人强加上去的,多半是参考了姜子牙的故事。
根据《汉书》的记载,真实的朱买臣和崔氏并不像戏曲《马前泼水》描述的那样:
首先,朱买臣连饭都吃不起时,前妻崔氏还曾接济过他,让他填饱肚子,可见“爱情不成仁义在”。
其次,朱买臣官拜太守后,荣归故里时看到崔氏和她的现任老公在修马路,于是便命人将夫妻二人接上马车,把他们带到太守府中,给他们安排了妥善的生活。过了一个月,崔氏上吊身亡,朱买臣还自掏腰包,给崔氏的丈夫一笔钱,吩咐他将崔氏好生安葬。
至于崔氏为什么自杀身亡,史料中并未给出解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后人要将“覆水难收”的典故强加在朱买臣身上,后来参照《汉书》中给出的结局,笔者便释怀了。
崔氏和现任老公住进了太守府,衣食无忧,就算她对朱买臣心怀愧疚,何必上吊自杀呢?就算要上吊自杀,为什么要选在太守府呢?若她对朱买臣有愧,肯定不会用这种方式给朱买臣的名声带来不好的影响。崔氏之死如此蹊跷,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笔者推测,朱买臣虽将崔氏夫妇接入太守府,但却并没有善待他们,至少他的行为是出于复仇,而非报答前妻的一饭之恩。想到这里,后人将“覆水难收”套到朱买臣身上的行为便可以理解了。显然,真实的故事,远比姜子牙与其妻马氏的故事惨烈得多。
人们把朱买臣和姜子牙的故事糅合到一起,就是为了揭示事件的本质——朱买臣以德报怨!面对曾接济过自己的前妻,朱买臣在发迹后对其展开了疯狂报复。不过,说起来朱买臣的恨意还是源于崔氏始乱终弃,因功利心而放弃婚姻。
若让笔者来评价此事,那就是朱买臣和崔氏冤冤相报至死方休,实应各打五十大板。
并且,根据史料记载,这个朱买臣后来也没好下场。话说,他当了官后,向汉武帝进献平定东越的计策,获得信任,出任了会稽太守。平定东越叛乱有功,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但数年后,却因事犯法,坐罪免职。不久,复任丞相(庄青翟)长史。
直到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参与诬陷御史大夫张汤,下狱处死
参考资料:
【《马前泼水》、《封神榜》、《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