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第一天是“三伏贴”的正日子?中医说这样想你就错了!

小韾说球 2019-07-14 12:48:00

7月12日进入三伏天,也迎来了一年中最为闷热的日子。对于很多人而说,这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以前每到入伏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医院都会出现人们排长队贴三伏贴的现象。

按照中医的说法,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的经络系统处于一年中最通畅的状态,皮肤毛孔张开,经脉气血流畅,穴位敏感,因而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时机。

许多人以为三伏头一天才是“三伏贴”的正日子,因此每年“头伏”“中伏”和“末伏”的头一天,医院里都挤满来贴敷的人。而据中医说,实际上,三伏天里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只要前后贴敷时间间隔在7天至10天,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市民大可不必“扎堆”。

根据治疗规范,“三伏贴”儿童每次贴药时间为2—4小时,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4至6小时,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过长,以皮肤有灼热度为宜。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感冒发烧者、强过敏体质者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恶性肿瘤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者、妊娠期妇女、三岁以下的幼儿、阴虚火旺者等。

贴敷牢记以下几个要点:贴敷前可用生姜擦拭穴位局部皮肤,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与渗透,注意保持贴敷、治疗部位皮肤清洁,若贴敷穴位有伤口,最好推迟时间,以免感染。贴敷后要注意身体保温,空调保持26℃以上,冷气不要对着吹。尽量不要剧烈运动,可适当锻炼,选择早晚不太热的时段外出活动,如打太极,散步等。贴完后不要立即洗澡,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溃烂或发痒,建议第二天再洗。

此外,“三伏贴”只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手段。有病史者可以缓解症状和减少发病次数,但绝不是根治性手段,原本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一般情况下,“三伏贴”连续贴三年会看到效果,所以,第一年没有效果,不要灰心。如果连续贴三年都还没有感受到效果,就要找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贴三伏贴期间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天热人容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然而,近年来,怀疑三伏贴的疗效,认为贴三伏贴是一场骗局的人也并不在少数。贴三伏贴是否真的具有神奇疗效,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