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了其面向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的录用名单。这份名单引发热议:13名录用者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其中8人为博士,5人为硕士,无一人为师范专业毕业生。
翻查《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公告》,记者发现,此次招聘面向2025年应届博士研究生,但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学历可放宽至硕士研究生:
本硕阶段获得至少3次国家奖学金;
本硕阶段获得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本硕阶段均毕业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
高中阶段获得五大学科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博士进中学:从“稀奇”到“常态”。博士进入中小学任教并非新鲜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博士进入中小学已逐渐成为常态。他表示:“苏州、杭州、深圳等地重点中学招聘教师时,硕士及以上学历已经是基础门槛,博士更是频频现身。”
熊丙奇认为,这一现象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结果。当前,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已超过百万,相较上世纪90年代本专科生的比例,学历层次整体提高。“学历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素质,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学校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自然会提升。”
此外,学者王晓燕在2022年发表的研究指出,博士中学从教是其就业多样化的一种选择。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已与高校、企业、党政机关等并列,成为研究生毕业的重要去向。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称,博士进入中小学的背后,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是一种顺应现实的选择;对于学校而言,这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名校毕业生为何“挤掉”师范生?此次苏州中学录用的教师无一人来自师范专业,令人关注。熊丙奇认为,这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
一方面,名校毕业生在笔试和面试中的表现,可能更胜师范专业学生一筹。“虽然教师招聘要求应聘者具备教师资格证,但在具体招聘过程中,名校毕业生的综合表现或许更为突出。这对师范专业的教育培养提出了挑战,需反思培养体系是否足够契合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学校在招聘中或许存在名校倾向。熊丙奇指出:“一些学校将招录名校毕业生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象征。但名校背景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关键还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
储朝晖则表示,学校选择名校毕业生,而非师范专业学生,是现实选择的体现。“在现阶段,同年龄段的学生中,师范生并非最优群体。因此,从招聘机构的角度来看,录用名校生是一种正常的决策。”
高学历能否带来优质教学?博士与名校硕士的到来,是否能真正提升中学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尚需时间验证。熊丙奇强调,提升教育质量不仅依赖于高学历教师,更取决于教师培训体系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名校毕业生扎堆中小学背后,是学历膨胀和就业压力的双重作用。而对于中学而言,如何让高学历教师在教学中发光发热,将成为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