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陆地区城市十强中,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外,西部的成渝、中部的武汉、长三角的宁杭可以说是公认度最高的新一线五虎。紧随新一线五虎之后的便是素有第一地市之美誉的苏州,以及GDP已无缘十强的直辖市天津。不过,由于南京无论是人口,还是GDP,均是以上城市中垫底的。因此,十强城市的最后两个名额,基本在天津、南京、苏州三城之间展开。本文,我们便通过常见的20项核心数据,对这三座城市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相信在客观公正地大数据下,关于三城各大领域以及综合实力上的孰强孰弱和差距也就一目了然。与此同时,谁会无缘十强也就迎刃而解。

一、人口:1、天津1363万2、苏州1291万3、南京949万身为直辖市的天津,虽然近年来人口一直在减少,成为四大直辖市中唯一低于2000万的,刚刚还被武汉反超。但相比于强大的江苏双子星而言,仍然是具备人口优势。尤其是相比于江苏唯一副省级城市南京,更是高出了414万,可惜,面对地级市苏州时,又仅仅高出了70余万。巧合的是,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天津、南京,人口净流入也是罕见的一样,均为212万,反观地级市苏州,则是高达517万,明显更受年轻人青睐。

二、面积:1、天津11966km²2、苏州8657km²3、南京6587km²在象征城市大小的土地资源方面,作为三城中唯一直辖市的天津,果不其然再次脱颖而出,成为三城中唯一破万的,达到了1.2万km²。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作为江苏唯一副省级城市的省会南京,不仅面积还不及自己的地级市苏州76%,而且和苏州的面积差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深圳的大小,更是只有天津的55%。这也是南京继人口之后,再次完败于地级市苏州以及直辖市天津。

三、GDP总量:1、苏州2.39万亿2、南京1.69万亿3、天津1.63万亿天津不仅是三城中唯一的直辖市,而且还是唯一的纯滨海城市。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的天津,却在第一大经济指标GDP上,反而垫底三城。虽然和南京之间的差距仅有毫厘之间的3.65%,随时都有机会再次反超南京重返GDP十强。但相比于早已率先突破2万亿的苏州而言,差距则是高达1.47倍,尤其是7650亿的绝对差量,更是足以令天津短时间内难以企及。

四、GDP增速:1、南京7.29%2、苏州7.11%3、天津5.55%相信大家在看完三城最近五年的GDP增速之后,对于天津还有可能反超南京的希望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纵然两城在GDP上的差距仅有毫厘之间,但天津5.55%的年均增速,足以说明天津经济活力的每况愈下。反观南京,年均增速则是达到了7.29%,足足是天津的1.31倍,如此悬殊的速度差,也意味着两城的差距将急速拉大。与此同时,速度高于苏州的南京,还会进一步缩小和苏州的GDP差距,直至反超。

五、粮食产量:1、天津256万吨2、南京99万吨3、苏州92.4万吨众所周知,无论是城市的建设,还是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庞大的劳动力。而人类想要源源不断地创造高价值,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一日三餐。从三城对于我国粮食贡献力来看,相对地大物博的天津,果不其然拔得头筹,年粮食产量不仅达到了256万吨,而且还是三城中唯一破百万吨的。反观面积是南京1.3倍大小的地级市苏州,反而还不及自己的省会南京,均只有天津的40%不到。

六、人均GDP:1、苏州18.56万2、南京17.82万3、天津11.97万继GDP上的差强人意之后,作为三城中唯一的滨海城市天津,在象征经济发达程度的人均GDP上,不仅再次不及苏州和南京,而且12万不到的成绩,不仅明显低于2万美元的发达城市标准线,更是只有江苏双子星的三分之二左右,彻底沦为陪衬。而与天津人均GDP的乏善可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和苏州不仅均取得了18万左右的傲人成绩,而且地级市苏州以4.2%的优势力压南京,取得GDP和人均GDP的双赢。

七、人均收入:1、苏州7.08万2、南京6.9万3、天津4.9万即便是在反映城市民富的关键财富值进项指标人均收入上,身为江苏副省级省会的南京,仍然是未能从地级市苏州之争中脱颖而出,不过,相比于人均GDP上4.2%的微弱差距,人均收入上则是进一步缩小到微不足道的2.6%。这也意味着,南京虽然都有可能在人均收入上反超苏州。相比于江苏双子星的龙争虎斗,天津则是再次沦为背景,4.9万的人均收入,显然难以和苏州南京相提并论。

八、人均收入购房比:1、苏州3.11㎡/年2、南京2.26㎡/年3、天津1.97㎡/年同时拥有人均收入和人均GDP优势的苏州,在左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购房成本上,不仅没有因为曲高和寡的收入水平而在房价上水涨船高,反而是在年收入可购房面积上率先突破3个平方。不仅是自己省会南京的1.37倍,更是收入垫底的天津1.58倍。以至于滨海城市天津的可购房面积还不及2个平方。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就瞬间明白,为何地级市苏州的人口净流入比南京+天津的总和还要高了。

九、人均财政支出:1、天津2.02万2、苏州2.00万3、南京1.93万和其它人均经济指标上的参差不齐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财政支出上,三城竟然罕见地出现了并驾齐驱的壮观场面。其中作为直辖市的天津,虽然以2.02万的人均财政支出同时力压南京和苏州,但和垫底的南京相比,也仅仅高出了4.7%。这也是三城之间的首尾差首次低于30%,名副其实的棋逢对手。另外,作为地级市的苏州,能在人均财政上和直辖市/副省级省会不相上下,实属不易。

十、人均存款:1、天津14.25万2、南京14.00万3、苏州12.95万别看天津现如今的人均收入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相比于江苏城市双雄,更是被远远拉开差距。但曾长时间处于我国城市顶端的天津,在跟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藏富于民上,仍然是老当益壮,不仅人均存款达到了14.25万,远高于全国均值。而且在面对富可敌国的江苏最强城市双子星时,也是守住了榜首位置。而天津在人均存款上的一马当先,也是完美诠释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

十一、地铁里程:1、南京460km2、天津300km3、苏州252km地铁作为一座城市交通的主心骨,不仅承载了三座城市大部分市内通勤客运量,同时,还极大的促进了三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地铁又被誉为三城的经济大动脉。不过,从三城的地铁建设成果来看,天津虽然最早拥有地铁,但运营里程早已被南京后来居上,现如今已经只有南京的65%。即便是面对地级市苏州,领先优势也已经只有所剩无几的19%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天津的经济持续低迷了。

十二、财政收入:1、苏州2329亿2、天津1846亿3、南京1558亿没想到在财政收入上,榜首既不是来自于滨海城市的直辖市天津,也不是江苏副省级省会南京,反而是来自于江苏省的地级市苏州。尤其是超2300亿的人才收入,更是让苏州以至少26%的压倒性优势遥遥领先于天津和南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则是刚刚超过1500亿,不仅只有天津的84%,更是不足苏州的67%。而财政上的大丰收,势必会让苏州的城市经费显得愈加游刃有余。

十三、规工总利润:1、苏州2384亿2、天津1523亿3、南京826亿想必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对于地级市苏州在经济上的成绩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毕竟苏州是十强市中唯一的地级市。其实,在看完三城在象征城市经济脊梁的工业成绩后,相信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作为地级市的苏州,规工总利润竟然高达2300余亿,不仅再次脱颖而出,而且这一成绩还是直辖市天津+副省级省会南京的总和还要多。尤其是同为江苏的副省级省会南京,不仅只有天津的54%,更是不到苏州的35%。

十四、进出口总额:1、苏州25721亿2、天津8448亿3、南京6292亿如果说单凭工业上的曲高和寡还不足以令苏州在竞争激烈的十强城市中脱颖而出。那么,外贸上的天壤之别,势必将颠覆大家对于地级市苏州的全新认知。作为滨海城市的天津,即便是进出口总额上以1.34倍的绝对优势完胜非沿海城市南京,但在面对仅有沿海出海口的苏州时,却只有其的三分之一不到,以至于南京的进出口还不足苏州的四分之一。足以可见,苏州在外贸上有多么强了。

十五、建筑业总产值:1、南京5083亿2、天津4751亿3、苏州3356亿苏州虽然在工业和外贸上,取得了令大部分城市望尘莫及的成绩。但在象征城市基建硬实力的建筑业上,作为地级市的苏州,显然难以和副省级省会以及直辖市争夺基建资源。这也导致苏州在建筑业总产值上仅仅收获了3300余亿。无独有偶,曾经无比辉煌的天津,城建硬实力也是早已今非昔比,只取得了4800亿不到的成绩,已经被南京后来居上率先突破5000亿。可惜,南京依旧只有江苏地级市南通的一半。

十六、文旅收入:1、南京1946亿2、苏州1863亿3、天津773亿拥有六朝古都璀璨建都史的南京,不仅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同时也是三城中唯一跻身全国十大古都的城市。也正是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让只有2个5A景区的南京,反而在文旅创收上力压拥有6个5A景区的苏州,再次脱颖而出。和南京的大放异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同样拥有2个5A景区的天津,却只有700余亿,还不及苏州的一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2023刚刚火起来的狮子林桥景点突然就戛然而止了。

十七、百强医院:1、南京4家2、天津3家3、苏州1家在以人为本的医疗上,本以为榜首之位要么不是人口超1300万的直辖市天津,就是人口接近于1300万的苏州,但结果却似乎有点事与愿违。在顶尖医疗机构数量上,成绩最突出的反而是人口、GDP均乏善可陈的南京,达到了4家,力压比自己高出400多万人口的天津。至于苏州,则是少到仅有1家,彻底成为南京和天津的陪衬。而医疗上的巨大差距,也是诠释了强省会模式下战略资源分配的必然结果。

十八、本科院校:1、南京34所2、天津31所3、苏州8所继医疗上的傲人成绩后,在更为重要的科教资源上,不难看出,无论是在被誉为大国重器的211/985院校上,还是本科院校上,均稳居三城之最。以至于人口比南京多414万的直辖市天津,本科院校也是比南京少了3所,至于211/985院校,更是南京的一半。不过,最意外的当属苏州,不仅211院校只有一所,就连本科院校也只有8所,相当于天津和南京的四分之一,再次成为两座副省级/省级城市的陪衬。

十九、在校大学生:1、南京97.3万2、天津68.7万3、苏州31.2万拥有绝对科教资源优势的南京,虽然在人才储备在校大学生数量上再次脱颖而出,而且近乎于是天津+苏州的总和。但由于仍旧是无缘百万大学生,因此,放眼全国,还是难以跻身前五。再看天津,虽然以超2倍的压倒性优势完胜苏州,但由于其在校大学生不足70万,因此,还是略显黯然失色。尤其是研究生占比,只有9万多点,还不及南京的一半。垫底的苏州研究生更是只有南京的十分之一。

二十、新增发明专利:1、南京2.83万件2、苏州2.05万件3、天津1.17万件没想到,无论是科教资源,还是人才储备,均沦为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陪衬的苏州,却在科技科创成果新增发明专利数量上取得了超2万件的傲人成绩,足足是天津的1.75倍。可惜,和同为江苏双子星之一的南京相比,差距仍然是高达1.38倍。由此可见,影响城市科创活力的除了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所带来的大量人才流入外,强大的科教实力也是重要基础。

总结:随着江苏双子星与直辖市天津,在经过漫长而意犹未尽的20轮强强对话后,相信本文开头的诸多疑问,也就随之迎刃而解。与此同时,大家对于这三座新一线城市也就有了更为客观真实地全新了解。最后,我们便来看看三座综合实力最终结果:1、南京综合得分689,共计8项第一,6项第二,6项垫底;2、苏州综合得分668,共计7项第一,6项第二,7项垫底;3、天津综合得分643,共计5项第一,8项第二,7项垫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