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新剧《夺命提示》开播前挂着"悬疑刑侦"的招牌,又是观众熟悉的单元案件模式,原本挺让人期待的。毕竟去年《金宵大厦3》虽然口碑下滑,但好歹案件脑洞够大,演员也有火花。可谁能想到这剧追到第十集,越看越像吞了块夹生饭,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观众群里有个姐妹说得精准:"看这剧就跟逛廉价服装店似的,满眼都是过季款式还要硬夸新款。"
最戳人肺管子的就是镜头里挥之不去的"男凝滤镜"。刘颖璇饰演的女警明明设定是干练角色,结果每集都要上演"制服诱惑"。第三集追捕逃犯时,编剧硬是安排她踩着八厘米高跟鞋追了三条街,跑到巷子口还要故意把外套甩在栏杆上,露出里面的紧身背心。这种设计别说展现女性专业能力了,倒像是把女警当成人形广告牌,恨不得在她们脑门贴上"看这里看这里"的标签。有网友翻出十年前《法证先锋》里的蒙嘉慧做对比,人家穿全套西装勘察现场照样飒爽,现在倒好,女警集体变身"腿精",真不知道是查案还是选美。

张振朗这次算是把"油腻指数"刷出新高度。他演的刑侦队长每次出场都像自带慢镜头,抓个嫌犯要摆足十个造型,审讯时非得把椅子转个180度再翘起二郎腿。最离谱的是第五集雨中救人那场戏,明明能三秒完成的动作,非要给女搭档来了个"湿身公主抱",镜头还特意在他喉结上停留五秒。有观众毒舌:"这哪是刑侦剧,根本是《霸道警长爱上我》的片场花絮吧?"更糟心的是他和刘颖璇的感情线,两人互动时总透着股"领导视察工作"的别扭劲,第八集那场天台吻戏拍得像在互啃,看得人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丁子朗和郭柏妍这对活宝也贡献了教科书级别的面瘫演技。他们每次同框都像在玩"谁先眨眼谁输"的游戏,有场医院对峙戏,郭柏妍念着"你再往前一步我就跳下去"的台词,眼神平静得像是念菜市场猪肉价格。弹幕都在刷:"护士姐姐快给这俩打点玻尿酸吧,脸僵得能防弹了。"不过要说全剧最魔幻的设定,还得是女警们永远穿不上的长裤。第六集雪山搜救戏,三个女警清一色热裤配长靴,冻得嘴唇发紫还要凹造型,弹幕集体吐槽:"TVB服装组是跟南极科考队借的装备吗?"

案件设计倒是勉强能看,第三个失踪教授案的反转还算有意思。但编剧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明明能深挖的校园黑幕线,非要插段三角恋来注水。更别说那些侮辱观众智商的破案细节——重要物证随便放在办公桌上,凶手杀人前必留诗谜,关键证人总在警局门口偶遇。有刑侦剧老粉痛心疾首:"现在TVB编剧是不是都从《走近科学》栏目组挖来的?"

其实观众真不是故意挑刺,当年《刑事侦缉档案》能把简单的失踪案拍得跌宕起伏,《鉴证实录》里聂宝言穿白大褂都能走出女王气场。如今同样的团队却把职业剧拍成低配版《五十度灰》,说到底还是创作思维停在二十年前。现在女性观众早就不吃"英雄救美"那套了,大家想看的是像《新闻女王》里Man姐那种真正的大女主。可惜《夺命提示》的编剧好像活在平行时空,还在用"露肉即魅力"的老套路应付新时代观众。

不过话说回来,这剧也不是毫无价值。至少它成功示范了"如何用顶配食材煮出黑暗料理"——监制方骏钊明明拍出过《降魔的》这样的爆款,这次却像被下了降头。演员阵容里有好几位实力派,结果全被安排去演样板戏。最讽刺的是,剧里那些被吐槽的油腻桥段,放在二十年前可能还算时髦,但2023年还搞这套,活该被观众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大家更担心的是TVB的创作生态。自从合拍剧成主流后,刑侦剧越来越像流水线产品,主角必须谈三场恋爱,女警必须展示三次身材,反派必须吟两句古诗。这种自我重复的套路,跟剧中那些换汤不换药的案件倒是形成奇妙呼应。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剧本会第一句话都是"内地观众喜欢什么",结果两边不讨好,既丢了港剧精髓,又没学到内地剧的长处。

追到第十集片尾,看着满屏"求求你们穿条裤子吧"的弹幕,突然想起《陀枪师姐》里关咏荷穿着防弹衣冲锋的镜头。那时候的女警角色,飒爽英姿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哪需要靠露腿博眼球?说到底,观众反感的不是职业剧里的感情线,而是把女性角色物化成剧情点缀的操作。当编剧把心思都花在怎么让女演员摆pose时,那些本应精彩的案件推理自然就变得敷衍了事。

这剧现在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给吐槽区UP主们提供了海量素材。不过对于真心期待港剧复兴的观众来说,看着曾经的王牌类型剧堕落成这般模样,多少有点"怒其不争"的感慨。或许TVB真该听听观众心声了——我们要看的是烧脑的刑侦剧,不是降智的时装秀。不知道正在追剧的你,有没有同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