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故意用脚压住陈毅的脚,怎么都不肯抬起来。张茜是谁?她怎么敢在外交元帅面前,当着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的面做出这种事!
陈毅的配偶张茜,当年追求她的时候,陈毅感觉比指挥战斗还费劲。张茜刚满18岁正值花季,陈毅那时已快40岁,两人第一次碰面时年龄相差悬殊。这两人年龄相差将近24岁,完全是两代人,本该毫无交集。但陈毅硬是打破常规,成功闯进了对方的生活。
那天在新四军军部礼堂,服务团的文艺兵们正在表演抗日剧目《一年间》,张茜在戏里扮演一个刚结婚的新娘。舞台上的她穿着鲜红衣裙,清亮动人的嗓音在大厅里回响。她每一个眼神和微笑,都让台下坐着的支队司令员陈毅心头泛起涟漪。陈毅初次见到张茜就喜欢上了她,马上请服务团负责人朱克靖帮忙了解她的信息。听说张茜目前单身,陈毅特别高兴,直接表示:"既然她现在没对象,那我就能光明正大地追求她了。"
朱克靖没太把陈毅的话当真。首先两人年纪相差太多,能成的希望很小;其次陈毅是红军大领导,张茜只是个普通干部,他怎么可能看上她?朱克靖觉得陈毅就是在说笑。可陈毅后面追求张茜的架势,不仅让张茜傻眼,连朱克靖看了都大吃一惊。他不停地给张茜写信表白,每写完一封,张茜就直接把信丢到团长谢云晖的办公桌上。陈毅的英雄故事在团队里早就传遍了,张茜自然也听说过他。不过她对陈毅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她更想找个和自己年纪相仿、职业相近的伴侣,而陈毅这两条都不满足。陈毅一直坚持写信给张茜,虽然没收到回复,但他还是继续寄照片给她。有时候他会在照片后面写几句表达心意的话。
关键时刻,张茜的闺蜜王于畊点醒了她。王于畊直言不讳地开导张茜:是不是同行、年纪相仿根本不重要,真正的好男人是那种能为你两肋插刀、豁出性命保护你的人。朋友几句话点醒了张茜,让她开始注意到陈毅身上吸引人的特质,还意外发现了这位铁血军人温柔细腻的一面。春光灿烂晃得人眼花,想起自己带着江南的精兵,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二十年前的雄心壮志早没了影,现在连这些花花草草都比不上,自己还蒙在鼓里呢。陈毅这人挺有文艺范儿,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绛夫"。"绛"其实就是红色的意思,这个笔名就是在说他是茜的丈夫。他还有个笔名叫"鲍东",这名字是特意跟"张茜"配对的。
张茜哪能扛得住这样的魅力?陈毅既有胆识又有才情,感情还这么热烈直率。她被深深打动了,心里涌起阵阵暖流,最终接受了陈毅的爱意。张茜为了支持陈毅,毅然放下自己钟爱的舞台工作,随他奔赴抗战前线。就这样,战场上又多了一对并肩作战的革命夫妻。陈毅追求张茜时花了不少力气,可张茜没料到,往后爱陈毅会耗尽她一辈子精力。为了陈毅,她不得不舍弃自己最喜欢的事物,而这仅仅是个开头。
建国之初,周恩来同志同时担任国务院总理和外交部长两个重要职务。由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事活动不断增加,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1954年,由于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加上有海外留学背景,陈毅被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开始陪同周恩来总理出访各国。四年后,也就是1958年,他正式出任副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全面主管中国的外交工作。那时候外国领导人来访问,经常都会带着配偶一起。陈毅认为,作为东道主,自己的妻子也应该出席陪同,这样既能协助接待对方配偶,又能体现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一开始张茜死活不同意,但架不住邓颖超再三劝说,最后才松口答应。张茜不得不放下翻译事业,选择支持丈夫陈毅,把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放在首位。在协助外交事务时,张茜投入的精力远超翻译工作,付出程度达到翻译任务的120倍。她原本学的是俄语,但工作需要经常用英语,所以得从零开始学英语。同时,她还钻研四书五经和楚辞这些经典,努力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张茜头回参加外事活动,就漂亮地化解了一次突发状况。
那时候,各国驻华外交官举办了一场晚宴,陈毅应邀参加。按照事先安排,他要在宴会上发表讲话。眼看宴会就要开始,陈毅却突然病倒了。关键时刻,张茜挺身而出,代替丈夫参加活动。她从容不迫地登上讲台发表讲话,一口流利的发言和沉稳自信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气度。不过跟"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比起来,这事儿根本不算什么。1961年5月,为处理老挝事务,多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会议结束后的招待会上,张茜与人聊天时,美方代理团长哈里曼夫人突然凑近她耳边说话。
那时候中美关系比较敏感,大家默认不和美国官员私下往来。哈里曼女士讲话时,张茜故意装作不明白,还悄悄朝翻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保持沉默。碰了钉子的哈里曼太太还不放弃,立刻快步跑去找翻译帮忙。张茜见状,马上躲到其他夫人堆里去了。看到这情形,陈毅故意装作碰巧路过,一声不响地拦在哈里曼太太前面。哈里曼以为妻子遇到麻烦,赶紧冲上前去,主动和陈毅握手。
这对夫妻配合得天衣无缝,成功化解了一场困境。可外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私下里总闹离婚,要不是周总理从中调解,这段婚姻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陈毅心脏有点问题,但因为工作原因,总得应酬喝酒,饮食也经常是高脂肪高蛋白的。只要陈毅不用出去应酬,在家吃饭的时候,张茜坚决不让他吃肉喝酒。
那次周总理请陈毅两口子和贺龙两口子来吃狗肉。几杯茅台喝下去,陈毅就放开了,一杯接一杯地喝,一块接一块地吃肉。他喝得正起劲,吃得也美滋滋的,完全没注意到张茜在旁边脸色越来越难看。张茜一个劲儿给陈毅使眼色让他别喝了,可陈毅压根没往她那边看。她火冒三丈,抬腿就给了陈毅一下。陈毅被踢醒了,可心里还是盘算着:张茜应该不敢当着周总理的面让他下不来台。
最后还是周总理出面打圆场,半开玩笑地劝陈毅别喝太多,轻松化解了这个尴尬场面。还有一回,陈毅率团出访回国后,带着随行人员去饭店小酌,结果不小心喝高了。张茜怕陈毅身体吃不消,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催他回来。陈毅虽然嘴上答应着,结果半夜两点多才踏进家门。张茜二话不说就把门反锁了,压根不让陈毅进屋。陈毅火气上头,立马给秘书打电话大喊大叫:"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要离婚!"听说这件事后,周总理比当事人还要着急。隔天他就找了个理由,约这对夫妻一起出去走走。
路上,周总理抬头看见天上飘着个风筝,突然有了主意。他指着风筝对张茜说:"管理陈老总就像放风筝,手劲儿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是把线拽得太紧,风筝线可就断了!"张茜是个明白人,周总理话里的意思她一听就懂。从那以后,他们再没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过矛盾。1972年1月6日,陈毅同志去世,毛泽东主席深感悲痛。他紧握着张茜的手说道:"陈毅同志很优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国际革命运动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元帅离世两个多月后,张茜被诊断出患癌。得知病情时,她不仅没有惊慌,反而露出释然的笑容说:"这下好了,我总算能安心去陪陈老总了。"过去是陈元帅主动追求她,如今反过来变成她倒追陈元帅......1974年,张茜因病离世,当时她才50岁。在丈夫陈毅去世后的两年里,尽管自己身体不好,张茜仍坚持整理陈毅留下的诗作。这项工作成为她向丈夫表达深情的最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