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的电影市场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 2》)以破竹之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这一成就不仅是票房数字的胜利,更是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从萌芽到如今的辉煌,这一路充满了探索与突破。
中国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20 年代。1922 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启了中国动画的先河。此后,万氏兄弟继续探索,于 1941 年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影片在亚洲地区引起轰动,其独特的中国风格和文化内涵,为中国动画奠定了民族化的基础,也展现出中国动画早期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探索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为中国动画的摇篮,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大闹天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1961 - 1964 年制作完成的它,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以惊艳的动画形式呈现。从角色设计上,孙悟空的形象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绘画,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在场景绘制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天庭和花果山等场景。影片中的动作设计也融合了中国武术和戏曲的元素,一招一式都充满了韵味。《大闹天宫》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也让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还有《小蝌蚪找妈妈》,它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到动画制作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动画风格,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幅优美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形态自然流畅,充满了诗意,再次展现了中国动画在艺术创新上的实力。
然而,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动画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国际动画市场的发展,国外动画以其成熟的商业运作和先进的技术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动画在技术和市场运营方面相对滞后,一度陷入低谷。但中国动画人并未放弃,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进入 21 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国动画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动画在商业领域的成功探索。这部以幽默诙谐的故事和可爱的角色形象为主的动画,不仅在国内深受小朋友喜爱,还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中国动画的商业化发展积累了经验。
2015 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转折点。它以精良的制作和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改编,唤醒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信心,票房达到 9.56 亿元,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在技术和内容上的潜力。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掀起了国产动画的热潮,斩获 50.35 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亚军。它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大胆改编,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主题更是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六年之后,《哪吒 2》上映,自 2024 年 12 月起,票房一路飙升,最终突破 60 亿元,成为首部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的动画电影。《哪吒 2》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的用心制作。导演饺子及其团队耗时五年打磨剧本,精心雕琢每一处情节。在技术上,影片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片 2400 个镜头中,1900 个为特效镜头,特效量是前作的 3 倍。仙妖大战中 “两亿级角色自主行动” 的渲染耗时长达一年半,战斗场面里,哪吒与敖丙的法术对决,粒子特效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场景设计将东方写意与赛博朋克完美融合,细节之处如哪吒莲藕身躯中流动的金色灵光都清晰可见,堪称国产动画特效的天花板。面对国际团队的 “傲慢合作”,导演坚持由国内团队完成所有特效,展现了中国动画人的骨气,也证明了中国动画工业的实力。
从故事内容来看,《哪吒 2》在剧情上大胆创新。它以封神榜崩塌的末世之景开篇,哪吒从曾经的 “逆天改命” 升级为 “挑战权威”,对 “仙魔定义” 发出灵魂拷问,主题得到极大升华。哪吒依旧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重情重义的小魔童,成长与蜕变却更令人动容;敖丙背负着龙族命运,他的挣扎与抉择也让观众心疼。此外,反派塑造也有颠覆式创新,元始天尊、申公豹等角色的刻画,让神性与魔性的对抗充满哲学张力。
《哪吒 2》还巧妙地将当代社会现象融入神话故事,比如对 “修仙考编” 的影射,让观众在观影时产生共鸣。从主题表达上,从第一部的 “逆天改命” 到第二部的 “挑战权威”,与当代年轻人追求自由、平等,敢于挑战传统的精神相契合。哪吒和敖丙的友情、哪吒与父母的亲情,也深深打动着观众,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情感寄托。
《哪吒 2》的登顶,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具备与国际顶尖作品竞争的实力,为中国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证明了只要用心打磨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剧情、角色、特效等方面做到极致,国产动画电影完全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艰难探索到如今的辉煌成就,每一步都凝聚着动画人的心血。我们期待未来中国动画能创造更多的辉煌,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继续在世界动画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