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节后首个工作日,高层再发通报,公开曝光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动真碰硬为基层减负,坚决杜绝做表面文章。


连续通报的4个主要特点
据新华社的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高层连续发布多起典型问题通报,通报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考核过多过滥等问题。
综合分析,近期高层连续通报,主要有4个方面特点。
一是通报层级高。这些通报均由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联合发出。
二是问题导向明确。通报直指形式主义的“痛点”,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考核泛滥等,体现了中央对基层负担问题的精准把握。
三是是案例具体详实。通报中列举的案例均来自基层一线,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引起广泛共鸣。
四是问责力度加大。通报不仅点名批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还要求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在此引导下,各省也有相应的类似通报,形成强大的整治气场。
今年为基层减负的4个主要思路
从近期高层通报和相关会议精神,我们可以清晰感到,2025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思路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今年的减负工作将继续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考核过多等,确保减负措施有的放矢。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减负方案,避免“一刀切”。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注重实际成效而非形式上的“留痕”。
完善文件会议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频次,确保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通过专项督查、暗访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形式主义问题,防止减负工作流于形式。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举报形式主义问题。
四是注重基层参与,增强减负实效。在制定减负政策时,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符合基层实际需求。
鼓励基层干部主动反映问题,为减负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参考依据。
2025年基层减负工作展望
今年,“十四五”规划要收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繁重,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抓好落实,重在基层。节后首个工作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释放出整治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的鲜明信号,传递着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的鲜明导向。
一是从“减量”到“提质”。今年的减负工作不仅要在数量上做“减法”,更要在质量上做“加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从“治标”到“治本”。形式主义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今年的减负工作将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

三是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今年将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形成减负工作的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四是从“被动减负”到“主动作为”。基层干部不仅是减负的对象,也是减负的主体。今年将更加注重激发基层干部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减负工作的良性循环。
连续发布的典型问题通报,既是对形式主义问题的“亮剑”,也是对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加码”。期待整治能进一步取得实效,让基层干部将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