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乃东汉的末代皇帝,细细回顾他的童年时光,用“缺爱”二字来形容是最为贴切不过的了。那是一段在情感关怀上有着明显缺失的年少岁月。
刘协的人生,从童年起便被两个字紧紧相随,这一跟,便是大半辈子。自他呱呱坠地,直至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这长达几十年的岁月当中,竟从未有一人给予他真正意义上的“深爱”。在众人眼中,他仿佛一尊泥塑的神像,人们靠近他,无一不是冲着利益而去。
并且,就说他得以登上皇帝之位这件事吧,其最初的情况,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偶然的巧合罢了。
汉献帝童年的经历,其起始之处实际上是源于一剂“堕胎药”。可以说,汉献帝那童年故事最初展开的源头,正是这样一记有着特殊意味的“堕胎药”,它成为了那段童年过往开端的特殊注脚。
汉灵帝在位之时,其对皇后何氏极为宠幸。何氏出身并非高贵,可模样生得极为俊俏,在讨汉灵帝欢心这事上很是有一套。更为要紧的是,何氏后续还为汉灵帝诞下了一个儿子,此子便是汉少帝刘辩呐。
需明确的是,东汉中期的诸位皇帝,在生育能力方面大多表现欠佳。此前就有好几位皇帝,竟然都出现了绝后的情况。也正因如此,何氏凭借着她所生的这个儿子,得以迅速实现母以子贵,旋即就被汉灵帝册立为皇后了。
然而,在何氏成为皇后之后,便对自己登上后位的途径警惕起来。她心中满是担忧,生怕日后后宫之中会有哪位妃子,如同她这般诞下皇子,进而对她的皇后地位产生动摇。
何皇后在当上皇后之后,便着手对整个后宫进行胁迫。在她采取的这种高压管理手段之下,后宫的各位嫔妃全都不敢轻易怀孕生子了,毕竟她们都害怕因此给自己招来诸多麻烦。
然而,任何事情都并非绝对的,总会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例外。凡事皆有可能出现与常规不同的状况,所以说但凡事都有例外。
在何皇后连续几年都严加防范之后,后宫之中有一位名叫王荣的美人,居然还是怀有了身孕。其实呢,这王荣的家境起初也还不错,她的爷爷曾经担任过五官中郎将一职。只是没想到到了她父亲这一辈,竟然选择了“躺平”,结果使得家族的境况渐渐衰败了下去。
就这样,王荣哪还敢去和何皇后争那份宠爱。当察觉到自己怀有身孕的时候,她最先产生的情绪便是恐惧。从这之后,王荣干脆直接让人去弄来了堕胎药,一心就想着要把这个还未出世的孩子给除掉呢。
有趣的是,就在准备吃药的那一天,王荣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她背着太阳,不停地朝前走。等她醒来后,心里就琢磨着,这梦肯定是在暗喻自己的儿子与众不同。就因为这个梦,从那之后,王荣便打消了吃药的想法。
幸亏王荣当时没有服用这个药,要是那会儿王荣真把药吃下去了,那后续可就不会有汉献帝出现啦。可以说正是因为王荣未吃下那药,才使得后续一系列事情得以发展,最终有了汉献帝的存在呢。
王荣历经十月怀胎,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可谁能想到,随着孩子的诞生,王荣的生命竟也走到了尽头。要是她生的是个女儿,说不定还能保全性命。然而诞下的是男孩,何皇后又怎会容她继续存活呢,她的命运就此彻底终结。
因此,在刘协刚刚出生不久的时候,王荣便遭到了何皇后的毒手,被其直接给毒死了。
刘协的一生极为漫长,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或许唯有他的母亲王荣,才是那个给予他“无条件”爱的人。可叹的是,刘协刚呱呱坠地,母亲便离世了。而在此后的悠长岁月里,刘协所碰到的差不多所有人,就连他的父亲也是,个个都对他怀有别样的企图呢!
刘协出生后,由于王荣过早离世,汉灵帝别无他法,只得暂时把刘协寄养在掖廷之中。实际上,对于王荣的死因,汉灵帝心里已然猜出了大概情况,可他压根就不想去理会这件事,任其如此罢了。
其一,汉灵帝实属典型的政治生物。对那些妃子,他压根不在意其本身,在意的仅仅是她们能为自己带来何种价值罢了。其二,彼时何家已然被汉灵帝全力扶持起来。要是汉灵帝打算追究相关事宜,那就必然得对何家动手,而这无疑会触动到汉灵帝统治的根基。
最终,汉灵帝仅仅对何皇后加以训斥便作罢了。据史书记载,彼时汉灵帝可谓是勃然大怒,还放话要废掉何皇后呢。可结果却是,在旁人纷纷求情之后,他迅速就放过了何皇后,并且往后再也未曾提及此事。
然而,就汉灵帝而言,对于他自己的这个儿子,其实是极为在意的。
虽说汉灵帝那时已然有了长子刘辩,可他对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同样极为看重。要知道,在东汉时期,皇子早夭的情况十分常见,谁也没办法确定刘辩就必定能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所以这第二个儿子的分量在汉灵帝心中也不轻呢。
接下来,汉灵帝便下达了命令,要求对刘协予以严密的保护。汉灵帝心里很清楚,何皇后为了能稳固自身的地位,极有可能会对刘协不利。没过多久,汉灵帝就做出了安排,将刘协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董太后那里,由董太后负责抚养。
而随后,刘协在被送至自己奶奶身旁以后,他的日子实际上依旧过得很艰难。
并非是说董太后对他不好!实际上,在刘协的整个人生里,这位奶奶或许是唯一竭尽全力去照顾他的人呢。只是呢,董太后给予的这份感情,是带有一定条件的。
简而言之,董太后起初出身平平,自身对政治也缺乏足够了解。如此一来,待到汉灵帝得以掌控大权后,便始终未打算大力重用董氏家族。最为要紧的是,董太后与何皇后这对婆媳,她们之间的关系看上去着实是很不融洽。
于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董太后可不单单只是把刘协当作自己的亲孙子那般看待,实际上更是将其视为了一枚极具分量的政治筹码呢。董太后心想着,要是日后刘协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那么董家必然就能够获得朝廷的重用啦。
自婴儿时期起,刘协便被径直卷入到了这场权力争斗之中。在随后的数年岁月里,董太后屡屡向汉灵帝进言,劝说其将刘协立为太子。然而,就到底该立谁为太子这一事宜而言,汉灵帝的态度却一直是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
依照常规的立储规矩来讲,年长的刘辩无疑会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其优势不仅在于年长,更为关键的是,他母亲乃是皇后,如此一来,他便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况且还有何家的势力作支撑呢,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刘辩被立为太子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然而与此同时,董太后一方的影响力亦是不容小觑。起码就汉灵帝而言,他着实已经开始斟酌刘协成为继承人这件事了。只是汉灵帝心里也明白,鉴于刘协的生母已然离世,一旦刘协日后登上皇位,董家必然会全方位把控朝政。但对于董家究竟有无这般能力,汉灵帝其实并不怎么看好。
汉灵帝对长子刘辩,到后来是越发瞧着不顺眼了。究其缘由,主要在于汉灵帝认为刘辩的行为举止太过轻浮随便,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全然没有那种能够担当太子重任的模样。
汉灵帝始终未能明确立储之事,其缘由在于他长时间一直处于犹豫不定的状态。就这样不断拖延着,未曾做出决断,而这一拖延的举动,到了后来,竟然引发了极大的麻烦。
汉灵帝起初未及时立储,原因在于他自认为还年轻,觉得尚未到非要立太子不可的阶段。要知道,那时的汉灵帝仅仅二十多岁呢。可关键在于,汉灵帝这一生,实际上总共也就活了34岁罢了。
公元189年,汉灵帝年仅34岁,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身体状况忽然急转直下,生命仿佛走到了尽头,一下子就不行了,仿佛命运在此刻对这位帝王做出了残酷的宣判,令整个局势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数。
汉灵帝在临终之际,不禁心生悔意,懊恼自己未曾把立储之事给明确下来。然而到了这般时候,仅靠颁布一道圣旨就径直确定继承人,对他而言已是力不从心了。毕竟当下何家的权势已然颇为庞大,哪怕他这会儿有心要明确立刘协为储君,可待他死后,何家也是有能耐篡改他所留下的遗诏的。
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汉灵帝便琢磨出了另外一种举措。
他把自己最为信任的宦官蹇硕唤至跟前,而后交付给蹇硕一份遗诏。其内心期盼着,待自己离世之后,蹇硕能够从中协助,力推刘协登上皇位,成为新一任的皇帝。
后续的历史发展充分表明,在汉灵帝的一生之中,其做出的错误决定不在少数。然而,把他所犯的诸多错误全部累加起来,其严重程度都比不上他所犯下的其中一个错误啊!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算陌生。汉灵帝驾崩后,蹇硕确实动了拥立刘协的心思,并且打算趁机把何家一并解决掉。可没料到的是,何家事先获知了这一消息,于是先下手为强,成功将蹇硕给除掉了。
蹇硕被除掉后,何家进而把董家驱逐出去,成功拥立刘辩登上皇位。就连董太后也未能幸免,被逐出京城,且在离京途中离世。此后,何家内部纷争又起,不断内斗,而这一系列情况最终致使董卓入京这一事件发生。
在那一连串事情相继发生之际,汉灵帝年仅九岁,着实是什么都干不了呢。他唯有干瞪眼,瞧着董卓大摇大摆地进入京城,进而掌控了朝政大权。董卓一入京,为谋得独掌大权之位,干脆利落地废了刘辩,转而拥立刘协登上皇位。
然而在那个时候,董卓全然是将刘协视作自己可利用的工具罢了。没过多久,应董卓所提出的要求,刘协便被迫迁往了长安。
自登基那日起,刘协便彻彻底底沦为了一件工具。从那往后直至他禅让皇位,期间他全然丧失了自由,丝毫没有任何自主可言,并且手中未曾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极为被动且无力的境地。
刘协的一生着实可怜啊。他能登上皇位,纯粹就是巧合罢了。要知道,若不是董卓进驻京城,只要何家能稍微有点出息、争气一些,刘协又怎会遭受后来那诸多的苦难呢,他的命运也就不会如此波折了。
从刘协自身的角度去考量的话,说不定他这个皇帝的身份,真的是不当也罢!在那种局势之下,当皇帝并未给他带来应有的尊荣与顺遂,反而诸多无奈与困苦相随,如此一来,或许在他心里,这皇帝之位着实没什么可留恋的,还不如未曾拥有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