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海南三亚后海湾的海面上,一艘海钓船上的博主小杨发现了一个绿色塑料小船上的瘦小身影。
起初他以为这是极限运动爱好者,靠近后却惊呆了——船上竟是一个皮肤晒得通红、衣衫微脏的10岁男孩。
这个自称“阿亮”的男孩,前一晚从陵水赤岭村偷划塑料船出海钓鱼,因风浪漂流一夜,横跨约30公里海域抵达三亚。
男孩的淡定令人咋舌:被救后他大口啃面包、喝牛奶,甚至遗憾地提到“钓到的鱿鱼跑了”。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他在海上漂流近17小时,没有食物和水,仅凭一叶塑料船熬过了漆黑的海上夜晚。
这场现实版“少年派漂流”迅速引爆全网,网友赐名“漂流小孩哥”“亮哥”,称其“八字够硬”“特种兵预备役”。
小亮的走红绝非偶然。这个陵水赤岭村的男孩,早已是村里的“风云人物”。
据村民透露,阿亮来自赤岭村疍家渔民家庭,父母为环卫工人,因忙于生计疏于管教,他常独自出海钓鱼、爬树,此次涉事小船系其从景区私自开走。
这件事虽然引爆了互联网,但是村民们表示见怪不怪了,小亮从小“野”惯了:爬椰子树、徒手摘果、自制“炸药包”炸学校(后被辟谣为夸张传言)。
甚至有村民调侃:“人贩子拐走他都得哭着送回来”。
但正是这种“野生”成长环境,赋予了他超乎常人的生存能力。
邻居梁先生回忆,小亮曾因调皮被父母绑在摩托车后拖行,却毫发无伤;3岁骑摩托、4岁智斗人贩子的传言虽未证实,却足见其“魔童”形象深入人心。
网友戏称:“温室花朵学钢琴,亮哥实战练漂流”。
小亮的冒险,意外成了赤岭文旅的“神级营销”。
事件曝光后,赤岭搜索量暴增数倍,村里瞬间涌入大批游客。曾经无人问津的渔村,如今处处是举着手机直播的博主、打卡同款绿色塑料船的游客。
甚至连同款塑料船都卖断货了,小亮使用的绿色小船本是景区闲置品,如今被商家贴上“亮哥同款”标签,一度售罄。
“亮哥”家门口更是成了网红打卡点,小亮家破旧的院子和那艘“传奇塑料船”被围得水泄不通,村民戏称“比观音像还火”。
当地文旅搜索量翻倍,赤岭村从默默无闻到抖音、小红书“必去榜单”常客,当地民宿预订量激增200%。
之前的赤岭到底有多默默无闻呢?就这么说吧,这件事刚开始曝出来的时候,不少网友还以为这赤岭是东北的铁岭,直言从东北漂到三亚,这小孩简直神了。
这波天降流量可是将赤岭文旅砸了个迷糊,有网友建议将小亮的故事包装成“勇敢探索”主题,推出“亮哥同款漂流体验”,甚至提出建造“海上漂流纪念馆”。
村委会更借势宣传赤岭的渔村文化,组织赶海、海钓体验活动,村民感叹:“这孩子顶我们十年宣传费!”
尽管小亮被捧为“英雄”,但事件暴露的监护缺失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争议。有网友指出:“家长需要重视安全教育,不能因‘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忽视风险”。
目前当地政府已介入,安排心理疏导并加强儿童保护宣传。
小亮家门口被游客包围,家人不堪其扰选择关机;假冒“亮哥”的社交媒体账号一天涨粉3万,甚至有人直播带货声称“收益捐出”。
流量虽带来经济收益,却也冲击着原本平静的渔村生活。
不过也有个好消息,《解放日报》牵线了海南陵水县少体校,校方表示愿意免费培养小亮成为运动员,更是主动提出“包吃住、免费训练”的帮扶计划,期待将他的野性与天赋转化为体育潜能。
网友呼吁:“别让他的天赋被流量吞噬,给他一个逆袭的机会!”
小亮的故事,是偶然,也是必然。
它印证了“野性成长”的生命力,甚至揭示了偏远地区文旅破局的另一种可能——真实的故事比精心设计的营销更打动人心。
赤岭的“躺赢”看似幸运,实则是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敏锐捕捉。
而对于我们,这场狂欢更是一面镜子:在追捧“网红”时,是否该多关注那些在困境中野蛮生长的孩子?
或许,每个“熊孩子”都是未被发掘的“孤勇者”,只需一缕光,便能照亮整片海。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