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勾兑,乌克兰和欧洲将何去何从?

云端逐梦舞动星河璀璨 2025-02-08 16:56:53

1月28日,普京在接受克里姆林宫“御用记者”扎鲁宾采访时称,泽连斯基已失去“合法性”,他没有签署“和平协议”的资格。紧接着,特朗普任命的俄乌冲突问题特使凯洛格就于2月1日表示,美国希望乌克兰在2025年底前举行大选。

1月28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上任后首次与欧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外长)卡拉斯通话,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对莫斯科维持极限施压,以期在乌克兰实现公正且持久的和平。”

1月31日,鲁比奥在接受梅根·凯利采访时称,这场俄乌战争导致乌克兰倒退100年”。言外之意是要求乌克兰妥协。而现在的乌克兰似乎并没有其他的妥协筹码,若“妥协”,显而易见是“领土”和“主权”问题上的妥协。

与此同时,鲁比奥只字未提俄罗斯这个开战前公认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将特别军事行动打成了“战争”,将“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仿佛80万的人员伤亡不是损失,卢布连续贬值、银行基本利率高达21%、通货膨胀接近10%的这些现象似乎都不是“代价”。

有一问:鲁比奥1月28日与欧盟外长卡拉斯达成的“共识”,以及1月31日接受梅根·凯利采访时的“表态”,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呢?

特朗普多次说过,如果他是美国总统,俄乌战争就不会爆发。1月24日,普京表示,如果特朗普的“胜利不被偷走”,俄乌战争也许就不会爆发。

特朗普一直认为他2020年的大选是被“偷走”的,所以,现在以“成立政府效率部”的名义,对当年支持拜登的美国“技术官僚”展开“清洗”,其中就包括曾经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

就在特朗普对拜登支持者展开“清洗”之时,美国“亲俄”独立记者卡尔森“适时”爆料称,拜登的美国政府曾“计划刺杀普京”。俄方自然也是“心领神会”。于是,俄罗斯杜马主席沃洛金呼吁进行调查,并向美国参众两院喊话:美国不是称“民主和法制”吗?既然如此,如果调查“刺杀之计划”属实,建议让拜登和布林肯“坐电椅”。

在美国大选刚刚“尘埃落定”之际,作为特朗普“开路先锋”和“趟水者”的马斯克开始对老欧洲国家出手了。他称德国总理朔尔茨是“C货”,他呼吁英国首相斯塔默“辞职”,他指责法国司法机关对玛丽娜·勒庞的“调查”。

马斯克力挺德国的选择党、支持法国的国民联盟、声称将资助英国的改革党,而这三个组织皆被视为欧洲的极右翼势力。而对于马斯克被指“插手”欧洲政坛之事,特朗普回应称“他很聪明”。

毋庸置疑,特朗普对欧洲传统精英和传统构架有了“整肃”之意。无巧不巧,在2月2日再次接受扎鲁宾采访时,普京对欧洲的传统精英层也有一番“论述”。普京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欧洲政治精英)就是不喜欢特朗普,而是听拜登的,但是,特朗普有能力迅速恢复欧洲的秩序,他们很快就会“匍匐在主人的脚下”,轻轻的地摇尾巴。

普京这是在配合特朗普对欧洲政坛的“整肃”吗?对此,也想问一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几个美国?难道特朗普治下的华盛顿是美国,而拜登治下的华盛顿就不代表美国了?或者说,欧洲政治精英们到底应该听哪个美国的话才不会被“嘲讽”呢?

再回到解决俄乌冲突这个话题。1月31日,特朗普表示,就结束乌克兰战争问题,白宫正在与俄方“非常严肃的讨论”。那么,是如何进行严肃讨论的呢?2月1日,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称,白宫不仅计划对俄罗斯“施压”,同时也有“激励”措施。听到了吗?战争都打到这种程度了,居然还有“奖励”?

综合上述信息,只要有正常思维逻辑的人们,应该都能判断出: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以及“二普”之间是在“打配合”。而配合则是个中性词。也就是说,称之为“勾兑”似乎也不为过。那么,既然是“勾兑”,自然就会有需要“对付”的人或事。因此,有专家评论称,与其说是“严肃讨论”,不如说是在“认真对付”那谁。

美俄“勾兑”将会对付谁呢?显而易见,对付的不仅仅是乌克兰,应该还有欧洲,甚至还有其他“对手”。不过,仅从这场战争来说,无疑,这是在逼乌克兰和欧洲“妥协”。

尽管舆论场上基于立场对泽连斯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一个平民出身之人能够一跃成为一国总统,特别是这近三年来面对残酷战争的表现,足以说明,此人“智商”不会低到看不出“二普”之间的“勾兑”或“双簧”的程度,所以,他无奈地发出了“预警”。

2月1日,在对欧洲议会发表视频讲话时,泽连斯基表示,美俄就乌克兰战争进行谈判时,将乌克兰排除在外是危险的做法。他说:“他们(美俄)可能有自己的关系,但在没有我们的情况下讨论乌克兰问题,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危险的。”显而易见,泽连斯基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美国特使凯洛格“希望”乌克兰在年底前进行选举也是迫使泽连斯基“妥协”的手段之一,因为在凯洛格提出这个选举要求时还有后半句话,那就是“如果乌克兰能够在未来几个月与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的话”。这样说所释放出的信号,基辅方面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基辅方面随之给予了“回应”。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泽连斯基的顾问德米特里·利特温2日以书面声明的形式回应了美国特使凯洛格的“选举”说,他在声明中说:“我们还没有看到凯洛格的完整采访,只有几句关于选举的引述,因此很难全面评估他的立场。”

不过,泽连斯基的这位顾问在声明中话锋一转称:“但如果他(凯洛格)的计划只是停火和选举,那就是一个失败的计划——普京不会仅仅因为这两件事就受到威胁。”

其实,这位顾问也许更想说的是:“普京不会仅仅因为停火和选举这两件事而‘感谢’你美国”。换言之,似乎是在嘲讽现在的美国对俄罗斯的“亦步亦趋”。比如,普京刚说泽连斯基“不具合法性”,美国立马就要求乌克兰大选。

其实,人家乌克兰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在战时状态下,是可以通过议会批准的而延长总统任期的,况且,这本身就是乌克兰的内政。再者,以乌克兰的现状来说,怎么进行选举?显然有道德绑架和强人所难的意味。

直白地说,俄美之所以对乌克兰大选这么“上心”,无非就是普京认为泽连斯基此人“不好对付”,而特朗普方面也认为泽连斯基“不好忽悠”。对此,就连泽连斯基的政治对手,乌克兰上届总统波罗申科都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现在)选举会破坏我们的团结……举行这样的选举谁会赢?波罗申科?泽连斯基?不,只有普京。”

直白地说,都是长着“一个脑袋”的人,不要总认为别人好忽悠。泽连斯基和乌克兰不好忽悠,欧洲那帮政治精英也同样不好忽悠。比如,就在日前,欧洲议会以压倒性优势票通过了一项名为《欧洲对乌克兰公正与可持续性和平承诺决议》的决议,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停火谈判”必须有乌克兰参加、“和平协议”必须经乌克兰同意。显而易见,这是在设立“防火墙”。

其实,欧洲人早就意识到了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出现的“极端情况”,而且早已开始“布局”。比如,欧洲的“北约”已经从美国人手中接过了“援助乌克兰机制”的领导权和设在波兰的“中转站”指挥权。英、法、德、意、波等国正在讨论向乌克兰派驻维护军队的可行性,英国与乌克兰签署了《百年协议》。

而北约秘书长吕特警告称,如果欧洲国家不增加军费开支,那就要么学俄语,要么搬到新西兰。在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吕特非常坚定地说:“乌克兰没有输,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取得实力地位。”此外,在得到欧洲议会1月31日的授权后,欧盟内部已经开始讨论对俄罗斯实施下一轮制裁了。

从欧洲政局来说,马斯克对欧洲事务的“插手”已经引起欧洲政治精英层的高度警觉,并且已经开始从制度、法律、舆论层面进行阻击。比如,欧洲议会取消了勒庞的“刑事豁免权”,而对德国选择党的“定性”文件也已经摆在了德国宪法法院的桌面上,英国议会正在拟定一项“区分政治献金”性质的法案。显而易见,都是在针对马斯克此前的“放炮”。

直白地说,从舆论场上的“反应”来看,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组合”好像可以在欧洲政坛无坚不摧了,美俄“勾兑”仿佛就能完全决定乌克兰及欧洲的命运了。但也不要忘了,美国介入欧洲事务也不足百年时间,此前的欧洲照样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而且从历史来说,每当俄罗斯要“一飞冲天”时,老欧洲国家总是“异常团结”,而这次当也不会例外。而至于普京所说的“欧洲精英会匍匐在特朗普脚下”的断言,网络有记忆,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中,默克尔与特朗普硬杠过,马克龙与特朗普硬顶过。而且,美国怎么他们了吗?哪里看到这些人“匍匐”在特朗普的脚下了?直白地说,看到的反而是特朗普临下台前的“一地鸡毛”。

换个角度来说,特朗普目前看上去似乎是凭借美国的“绝对实力”可以让哥伦比亚、巴拿马屈服。可是,这同时也蕴育着“危机”。因为,美国的“绝对实力”中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而他现在的“硬刚”,同时也在消耗美国的“软实力”,即看上去的“正义”和盟友体系。而一旦这“两者”被他严重削弱了,美国又能办成多少事呢?

毫不讳言地说,在俄乌停战这个问题上,如果美俄的“勾兑”让乌克兰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付出不可承受代价的话,乌克兰不会答应,欧洲也不会答应,甚至于美国国内的另一股力量也会反制。退一万步来讲,如果特朗普愤而彻底掐断对乌克兰援助的话,欧洲也会毫不犹豫地扛起援乌这面大旗。果真如此,四年后的特朗普可能仍然会是“一地鸡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