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的黄介正文中写道,在2022年接近尾声的时刻,距离2024“大选”投票仅剩下1年。两岸关系在过去3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始终都是影响投票的首要因素,然每次选举却都不是决定统一或“独立”的“公民投票”,而是对两岸关系好坏或是进展急缓的集体调控。黄介正指出,以往台湾人民向大陆表达不从或抗议,采取的多是相对廉价的选项,键盘有解气的功能,选票有抗拒的味道。然而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我们面对的安全形势已经全然不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骤然跃升,愈见真实。过去许多民调一再显示大陆不会对台动武的民众普遍心态,如今面临严苛的考验。他提醒,台湾选民需要再一次的展现智慧,认清1年后台湾“大选”的投票,不可当成“统独”倾向的表态,因为两岸终局不会马上到来;而是面对和战风险的抉择,因为选举结果都是切身利益。近年来台海成为战争高风险地区,固然因地缘位置处于中美战略竞争的前沿、军事对抗的角力擂台,也因于两岸之间嫌隙扩大,互信荡然,沟通管道断绝,降温机制缺乏,台湾人民于是被推向“要准备打仗”的巨大阴影之下。黄介正指出,国际社会对于台海走向军事冲突的悲观心理,美国担忧中国大陆“敢于亮剑”的集体焦虑,自然对台湾是否展现自我防卫决心形成压力,也对“台澎防卫”构想不吝指教:要调高“国防”预算,要建构“不对称战力”,要提供军售贷款,要扩增武器弹药储备,要延长义务役期,要改革后备体制,要建构“国土防卫部队”,要强固“社会韧性”等等,不一而足。但他认为,上述建议,即使台湾照单全收,也需要好几年的不懈努力,方能期待“国防”战力有意义的实质进展。仅以兵役役期延长至1年为例,2005年出生的役男,如果高中毕业继续升学,待2027年大学毕业开始征召入营服役,就已经是国际社会与岛内专家一再提醒台海战争风险的2027年了。“这短短的数年之内,台湾未必能建立足以应对战争的实力。”黄介正提到,美国在期中选举之后,相对主动地寻求美中双边关系降温,多项双边高层会晤开始恢复,给予2020年末的整体国际社会营造了短期和缓的形势。“我们也应把握机会,与世界强权相向而行,尽力降低台海战争风险,将两岸‘对话取代对抗,交流取代交恶’视为争取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必要途径。”黄介正认为,“统独还很远,和战在眼前,争取时间,坚忍图存,我们必须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