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副厅级干部,却卸掉光环,投身创立了同济堂,并且靠着加盟连锁的经营模式,直接以67亿身家成为了荆州首富。
可他却不满足于此,反而开始了疯狂的套现、扩张、财务造假,不仅欠下巨额债务,更是让五万多股民深陷其中,平均每人亏了七万多,而他也因此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老赖”。
那么,是什么让他走上这条不归路?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再次落入这样的陷阱?
通往深渊的捷径
2016年,张美华巧妙运作,策划了一场“借壳上市”的大戏,就像魔术师一样运用资本市场的规则,他把同济堂评估为61.26亿元,并且通过借壳新疆上市公司“啤酒花”登陆A股,成功让同济堂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
尤其是在同济堂上市的第一天,股价像坐火箭一样飞涨,连续10天涨停,而张美华夫妇的财富也跟着暴增,一夜之间成了大富豪,在2017年,他就以67亿元的身家登上胡润华中富豪榜,成为荆州首富,达到人生最高点。
但是,这风光的表面下,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兑现与啤酒花的对赌协议,保住公司虚高的股价,张美华冒险进行了四年财务造假,一步步走向深渊。
他身为宏观经济学博士,却将知识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通过虚构合同、伪造银行流水、虚增客户往来等手段,制造虚假的繁荣景象,就像一个老练的骗子,张美华精心编织着谎言,掩盖着真相。
更令人吃惊的是,同济堂声称的主要供应商,在对方的上市公司财报中竟然找不到任何交易记录,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最终彻底揭穿了张美华的谎言。
在张美华的掌控下,同济堂逐渐变成了他个人捞钱的渠道,公司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上市后没多久,张美华家族就把大部分股权都抵押出去换钱,快速积累了大量个人财富。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利用关联交易,把超过10亿元的资金转移到自己控制的房地产和旅游公司,根本不在乎同济堂的发展。
此外,他还想用高价收购亲戚的一家不知名医药公司,这家公司的估值甚至高于同济堂的净资产,这明显是想把上市公司的钱转到自己人手里。
如果交易成功,他的家人可以轻松获得6000万元的收益,然而,同济堂的其他股东们却会因此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
这一连串贪得无厌且近乎疯狂的操作,就像滚雪球一样,加速了同济堂走向衰败和毁灭的进程,让这家公司面临极其危险的局面。
谎言的代价
可再华丽的谎言也无法逃脱真相的审判,同济堂的虚假繁荣最终露出了马脚,在2020年4月,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如同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张美华的美好幻想。
毕竟在对赌期结束后,同济堂业绩断崖式下跌,2020年巨亏22.62亿元,应收账款从21亿暴增至35亿,但账面现金仅剩7400万元,负债却高达27亿。
而且证监会通过调查发现,2016-2019年间,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银行流水、虚增客户往来等手段,累计虚增收入211亿元,相当于每年编造半个百强药企的营收规模,更荒诞的是,公告中宣称的某大供应商,在对方财报中竟无交易记录。
最终,张美华夫妇因造假被罚款500万元,并且永远不能再涉足股市,这是他们为贪婪和欺骗付出的沉重代价,而同济堂也被贴上了“ST”的标签,这也意味着它离退市已经不远,曾经高达400亿的市值如同泡沫般消失殆尽。
五万多名股民的投资打了水漂,损失惨重,他们的血汗钱被张美华的谎言吞噬,更棘手的是,公司拖欠供应商14.61亿元货款,投资27亿元的健康产业园烂尾,多地子公司电话已成空号
最可笑的是,张美华在财务造假最厉害的2017年,大张旗鼓地说要投资一百亿建“国际健康城”,说得天花乱坠,好像要拯救当地,给大家带来好日子。
可是,现在这个项目早就完蛋了,工地荒草丛生,一片破败,和当年奠基仪式上的热闹景象完全不一样,简直是个大笑话,讽刺张美华的假面和贪心。
而且对于同济堂并非孤例,近年来辅仁药业19亿资金失踪、康美药业300亿造假等案件频发,暴露出医药行业重营销轻研发、重扩张轻管理的通病。
结语
张美华从一个充满希望的创业者,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变成了一个名声扫地的资本玩家,一个被永远记住的“老赖”,他的故事,成了A股市场“首富变首骗”的又一个例子,也提醒着所有想发财的人。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中新经纬 2023年04月14日关于新疆同济堂被恢复执行6602万 累计被执行已超11亿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财联社 2023年11月20日关于新疆同济堂等被强执1.79亿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会 2022年04月01日关于中国证监会市场禁入决定书(张美华、李青、魏军桥)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新浪财经 2022年07月07日关于老牌药企同济堂退市,前荆州首富财务造假超200亿,空留5万股东踩雷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