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蒋军的12兵团,肯定会想起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歼灭的黄维兵团,这个兵团的编号就是国军12兵团,黄维就是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打响中期,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我军包围,作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它被消灭就意味着这次战役的终结,我军猛攻双堆集,最终黄维被活捉。
值得一提的是12兵团司令官黄维没有冲出我军的包围圈,而副司令胡琏有惊无险逃了出去,没有做我军的俘虏。说起胡琏,原本12兵团司令的位置有机会属于他,但是蒋介石亲自拍板后,黄维当上了这个兵团司令,让胡琏非常不服气,两人之间就有一些矛盾了。
对于12兵团司令的人选,如果按照指挥打仗的能力来讲,胡琏明显要比黄维好很多的,这点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就能看出来。蒋介石任命黄维为兵团司令,他不光光看战功和能力,还要考虑很多因素。
胡琏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与张灵同期,毕业之后从下级军官做起,一路凭借军功升级,被陈诚看上后当上了18军军长,成了“土木系”的代表人物了。此后在抗日战争中有着不错的发挥,尤其在石牌要塞战役中,他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也感动了很多人。
解放战争期间,胡琏对我军的作战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胜利,但同时也没有吃什么大亏,很多次危险他都能安全地避开,我军高层对他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说明此人善于打仗,有着敏锐的嗅觉。
相比之下黄维出道比较早,是黄埔一期的学生,早期担任过教书先生,属于有文化的人,但凡是墨守成规,不善于变通,这点是黄维的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缺点。在抗日战争中黄维率军虽然打得比较顽强,但他的战术方面完全是按照书本的那样,排兵布阵的能力被当时的上层诟病,认为他不适合打仗。
在解放战争前期,黄维主要还是为蒋介石办理军事学校一类,在淮海战役前不久他才被正式任命为12兵团司令,对于这个任命黄维自己也比较意外。在战场上黄维遇到了同班同学陈赓,毫无疑问抓住黄维弱点的陈赓一步步逼黄维上钩,最终把12兵团歼灭在了双堆集上了。
蒋介石之所以把十二兵团司令人选给了黄维,无非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在蒋军将领中,资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他们都是老资格,即使官职不大后面几期毕业的学生也要对他们非常恭敬。黄维恰好属于第一期学生,胡琏却显得有点年轻了,第四期毕业的他和黄维在资历上的差距比较大,这是老蒋选择黄维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派系之间的平衡问题,胡琏属于陈诚的嫡系,由于有陈诚的撑腰,他变得非常趾高气昂,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和白崇禧,李宗仁甚至是何应钦的关系比较差,这是在作战中的大忌。
相比之下黄维虽然也是老蒋的嫡系,但他没有拉帮结派的的行为,为人也比较谦和,有着一股书生气,虽然固执但大家对他很尊敬,和白崇禧等人也就没有什么矛盾。在这一场大战中,蒋介石还是希望白崇禧等人帮忙的,让黄维担任兵团司令在交流矛盾方面好处理很多。
蒋介石把黄维拉上兵团司令主要是从全局考虑,不单单看军事指挥能力,这也是老蒋一贯的思维,导致了很多有能力的将官手里没有足够的权力,被一些老资格将官压上一级没法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体现了蒋介石内部之间存在着矛盾,也是老蒋在军事上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