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4日,经过一个月的苦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军团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不但粉碎了美军的“圣诞”攻势,还成功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使美国退回了三八线以南,为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是寒冬作战,加上后勤保障不足,第9兵团被冻伤28954人,冻死4000多人,更有三个连的战士被整建制的冻死在阵地上,但第9兵团下辖的20军89师却创造了奇迹,仅被冻伤400余人。
第9兵团是第三野战军的精锐部队,本来驻扎在上海,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但就在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2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对我国的东北地区的安全造成了威胁。然而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在辽沈战役后就入关作战,在北方战役结束后留守部队也被改编成了生产兵团,导致东北兵力空虚。
中央军委紧急命令驻扎在两广地区的13兵团北上。同时由于美国在出兵朝鲜的同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鲜,使台湾解放变的遥不可及。因此,第9兵团也收到放弃对台作战进驻山东的命令。考虑到第9兵团的战士主要是南方和山东人,对东北地区的冬季并不了解,党中央决定让第9兵团在山东进行3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然而由于朝鲜战场的局势变化,第9兵团在10月23日收到中央军委北上的命令。
当时第9兵团并未全部进入山东,紧急休整后,第9兵团15万人在11月1日仓促北上。由于时间紧急,又是从南方出发,所有战士的棉衣都特别单薄。当时东北的温度早已到了零下,东北军区的战士们看见第9兵团战士们的穿着后都惊讶的合不拢嘴。虽然东北后勤部早已紧急订做了24万件棉衣,手套棉袜等各70万双,棉帽40万顶。
但由于当时的生产运输效率低下,而第9兵团又仅在东北停留一天,所以最终15万人只领到了5万套旧棉衣。89师师长于光茂和政委王直提前意识到了作战防寒的重要性。趁着专列在沈阳停留一天的时间,王直和东北军区分管后勤的副司令贺晋年紧急进行了协调,为89师所有战士争取到了棉衣和大衣。
11月7日,第9兵团的战士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除了89师之外大多数的战士都没有来得及换装。刚进入朝鲜,第9兵团就投入了战斗,奉命在长津湖地区消灭美军第10军下辖的陆战第1师和第7步兵师。
长津湖地处赴战岭山与狼林山之间,乃是朝鲜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一座水库。由于地形等原因,这里的冬季十分寒冷,气温基本在零下30度。1950年11月这里更是出现了60年一遇的寒潮,气温更是降到了零下40度,气候非常恶劣。第9兵团就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装备精良的美军进行直接较量。由于缺乏保暖装备,加上美军掌握了制空权,为了隐藏行踪志愿军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许生火取暖,仅入朝一周第9兵团第20军就有700人因为严重冻伤失去了战斗力。
89师虽然有棉衣棉被,但缺少棉裤,情况也并不乐观。情急之下,王直便让战士们将棉被拆解,制成棉裤、手套等保暖物品,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严寒对战士们身体的伤害。之后,89师267团在进攻柳潭里时,意外全歼了陆战一师第七运输大队,所缴获的战利品中除了有大量食物以外,还有3000条毛毯。虽然有人建议将毛毯上交军部,但王直力排众议下令将这3000条毛毯全部剪碎分给89师战士们。战士们将分到的碎毛毯笨拙的缝制成袜子、护手实用性非常强的小物件用来防寒。
长津湖战役中,89师毙伤敌军1245名,俘虏300余人,成功摧毁敌人坦克7辆,汽车100余辆;缴获步机枪300余支,各种炮28门,坦克6辆,汽车100余辆,子弹炮弹50余万发,甚至还用步枪击落了一架敌机。89师之所以能创造如此惊人的战绩,政委王直想出的保暖措施密不可分,使89师挺过了极寒天气,并未对战斗力造成太大影响,从而出色的完成了入朝作战任务。
朝鲜战争结束后,王直和志愿军大部队一起回国,并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之后,王直一直留在福建军区工作,先后担任过31 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委等职务,继续为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2014年4月17日,王直将军因病在福建省福州市去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