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最为棘手的事情,莫过于与他人和谐共处。提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即便时有摩擦与争吵,但血缘的纽带始终牢不可破。然而,当涉及到老年人与儿媳或女婿的关系时,一旦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其后果往往导致长期的不和谐,严重时甚至可能在老人暮年时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照拂。老年人心存忧虑,生怕自己行动不便时无人照料,因此在与儿媳或女婿的交往中,常常不自觉地采取讨好的态度;而当情绪累积到无法忍受的临界点时,便可能突然翻脸,行为走向极端。
《菜根谭》中曾有这样的智慧:“忧勤是美德,但过于劳苦则无法使性情得到适当的调养。”过分的讨好并非一种美德,它往往是情感过剩的表征;而情绪的突然爆发,则是因为情感施加得过于用力,最终反弹回来。面对家庭内部盘根错节的情感纠葛,老年人究竟应当如何作为呢?

01 阿伦森法则:看人看长处。
在繁忙的公路上,一位女士驾驶着车辆,缓慢而犹豫,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尽的拖延战。这让她身后的货车司机忍无可忍,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猛地按下喇叭,发出刺耳的警告声。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货车司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火气,拦住了女士:“你为何如此驾驶?”女士并没有直接回应他的责问,而是以一颗同理心说道:“我明白,如今驾驶货车确实不易。夜以继日地劳作,规章制度繁多,运输价格又低,每个人都渴望能加快速度,多赚取一些收入……”
货车司机听后,态度立刻转变,原本准备的责备话语化为乌有,他礼貌地点头,然后默默离去。在某个宁静的小区里,一辆报废的拖拉机意外地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他们每天在上面蹦蹦跳跳,欢声笑语响彻云霄。小区的居民对此抱怨连连,却无济于事。
一位中年人走了过来,他提议:“我们来场比赛,看谁跳得最响亮,胜者可以获得两根美味的棒棒糖。”孩子们兴奋不已,跳得最为卖力的那个孩子赢得了奖励。第二天,中年人再次出现,他说:“今天我们继续比赛,但这次胜者只能获得一根棒棒糖。”孩子们闻言,情绪略显低落,因为他们觉得奖励减半了。
不久后,孩子们纷纷失望离去,抱怨道:“没意思,回家看电视去了。”这种行为模式,正是“阿伦森法则”的生动体现。简而言之,人们对于赞赏逐渐减少的事物会感到反感,而对于赞赏不断增多的事物则乐于接受。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儿媳女婿与老人的关系处理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启示:增加肯定和赞美,可以有效改善关系。
我们应该积极发现并肯定儿媳女婿的优点,逐渐习惯并接受他们。最初,老人对于儿媳女婿往往持有满意的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缺点逐渐显露,不满情绪随之而生。这种态度的转变,往往导致老人对儿媳女婿的看法越来越负面。相反,儿媳女婿感受到老人的态度变化后,也会开始质疑这段关系。
事实上,人无完人,谁能毫无瑕疵?我们不应过于严苛地对待儿媳女婿。即便他们有不足之处,也必然有其闪光点。一旦发现这些优点,便应立即予以肯定。这样一来,我们会习惯性地看到他们的长处,从而对他们的存在感到愉悦。对于儿媳女婿的正确行为,我们应不吝赞美,让他们感受到“和颜悦色”的待遇。当儿媳女婿做对了事情,我们应该大声地赞美他们,而不仅仅是内心默默认可。
开口便是赞美,这样的老人无疑会处处受欢迎。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同样地,给予他人赞美,口中的芬芳会传递出去;向他人微笑,脸色自然会变得更加红润。当我们更多地肯定、赞美他人时,那些否定和不顺眼的方面就会相应减少。如果“好”与“坏”的比例各占一半,那么随着“好”的增多,“坏”的比例自然就会减小。老人如果将儿媳女婿视为自己的好孩子,那么在他们的眼中,老人也会成为一位充满爱心的长辈。
02 梅拉宾法则:开口先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言语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我们不可能始终保持沉默。然而,开口说话往往伴随着风险,稍不留神便可能得罪他人。那么,如何巧妙地开口,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呢?梅拉宾博士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在人际交往中,他人对我们的印象,大约有7%取决于我们所说的内容;而辅助性的表达方式,如手势、语气等,则占据了38%的比例;更为重要的是,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高达55%。
将这一法则应用于沟通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谨言,善观,倾听。首先,少言多动,沉默是金。许多长辈总是自信满满,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模式生活,教育子女。他们希望传授自己的经验,于是便喋喋不休,甚至对生活琐事也絮叨不已。然而,这种喋喋不休往往适得其反,让人感觉“情绪激动,固执己见”。比如,关于孩子的喂养问题,长辈们可能倾向于熬制稀饭,而儿媳们却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引发喋喋不休的焦点。
一旦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对,应立即收敛。让沉默的时刻增多,彼此的怨气自然减少。细致观察,理解至上。为何长辈的话语往往让晚辈感到厌烦?原因在于缺乏共情力。长辈们所说的话,并非晚辈们所需要的。我们应该多加观察,了解晚辈们的需求。在观察中发现,晚辈们工作压力大,有难以启齿的困扰,社交上也有迷茫。此时再开口,就能实现共情。
不要说个不停,也不要一声不吭,这样做只会让人反感。反之,恰到好处的交流,才能赢得人心。在不知如何开口时,用真诚的眼神关注他们,也能传达出善意。耐心倾听,尊重他人。人们常常有一些不良习惯:反驳、插嘴、打断。为何不能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呢?认真倾听,是对他人的基本尊重,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心声。
千万不要在对方说话时显得不耐烦,随意反驳,甚至拂袖而去。倾听的态度改善后,对方会感受到你的重视,产生贴心的温暖。尤其在他人脆弱、委屈时,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会让他们感动不已。在家庭中,沟通顺畅,每个人都能活得更加明白。
常言道:“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可以随时调整自己。”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我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或许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改变,但持之以恒的努力,会让关系变得温馨和谐。儿媳和女婿是子女的爱人,是与血脉相连的温情,千万不要将他们视为外人。关系是相互的,你待人以诚,他人也会以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