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强势的一个中成药:一边消耳鸣,一边眼睛不花、听力强劲

调和养生之道 2025-01-17 05:17:0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耳鸣、耳聋,这俩毛病,听起来像是“老年套餐”,但你别以为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会中招。

耳鸣,在医学上叫“主观性耳鸣”,是一种没有外界声源刺激,却能在耳朵或脑袋里听到声音的现象;耳聋,则是听觉系统的感知或传导功能受损,严重时会导致听力完全丧失。

这两种症状,虽说听着无关性命,但折腾起人来,那叫一个没完没了,尤其是耳鸣,常常搅得人心烦气躁、夜不能寐。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小毛病,熬一熬就过去了,殊不知,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耳朵坏了可就没得修了。

市面上有很多药号称“包治耳鸣耳聋”,但真能治的有几个?这篇文章,咱们从误区聊起,最后再告诉你,有一种中成药,真能让耳朵和眼睛一起“满血复活”。

有人说,“耳鸣耳聋,不就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吗?”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其实完全不对。耳鸣耳聋,不光会找上中老年人,年轻人也跑不了。

熬夜、压力、用耳过度,都会让这俩毛病找上门来。再说了,年纪大了就得受这罪?这可没道理。

耳朵是人体的“传声筒”,它一旦出了问题,不光听不见声音,人也容易陷入孤独和焦虑。别小瞧耳朵,国际听力学会的研究表明,听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退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耳聋耳鸣治不好,可能还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再来看看那些所谓的“偏方”“秘方”。有人信偏方,说什么“用大蒜塞耳朵”“捏耳垂治耳鸣”;还有人信补药,听风就是雨,见人说某种药好,立马买来一堆。

结果呢?耳鸣没好,钱包先瘪了。这些歪门邪道不光没用,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比如那种“塞蒜治耳鸣”,搞不好还会引起感染,弄得耳朵里外不是人。

再说说那些打着高科技旗号的仪器。什么“耳部声波治疗仪”“纳米声波修复器”,听着玄乎,还贵得离谱,动不动几千块一台。

真有用吗?没有!根据《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的研究,耳鸣耳聋的治疗,必须针对具体病因,单靠外部仪器,根本不可能治好。

耳鸣耳聋的病因,可是耳朵本身的问题。

它牵扯到肾、肝、脑,甚至情绪和心理状态。中医讲,“肾开窍于耳”,肾虚会导致耳鸣耳聋;肝气郁结,也会引发耳鸣;而现代医学则强调,神经系统紊乱、微循环障碍、听觉神经退化,都是耳鸣耳聋的幕后黑手。

治耳鸣耳聋,绝不是单一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从整体出发,找到根源。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那到底有没有靠谱的治疗方案?既然咱们今天的主角是中成药,就得说点“干货”。这里要提到一个中成药——通窍耳聋丸。

名字听着霸气,功效更是硬核。别以为它只是“耳聋耳鸣”的专用药,这东西还有个“隐藏技能”:护眼。

一边治耳朵,一边养眼睛,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通窍耳聋丸,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王清任是谁?这个人可不简单,是中医史上研究气血理论的高手。他的理论核心,就是“气血不足,百病丛生”。

通窍耳聋丸,就是按照这个思路配制的,它以黄芪、川芎、白芷、羌活等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能够改善耳部微循环,疏通气血,进而缓解耳鸣耳聋。

它的作用机制,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通过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增加听神经的营养供应,修复受损的听觉系统。同时,它还含有一些清肝明目的药材,比如菊花和地黄,对改善视力疲劳、缓解眼睛干涩也有帮助。

所以说,这药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左右开弓,一边治耳,一边护眼。

药虽好,可不能乱吃。很多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中成药当成“万能药”,以为“多吃多好”。

中成药的使用,必须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像通窍耳聋丸,适合气血不足、肾虚耳鸣的人群,但如果你是因为肝火旺、情绪问题引起的耳鸣,那就不一定对症了。

用错了药,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加重症状。

有人可能会问,那除了吃药,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当然有!治疗耳鸣耳聋,药物只是其中一环,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同样重要。比如:

少熬夜,别过度用耳。长时间戴耳机、听大音量的音乐,都是耳鸣耳聋的“催化剂”。

国际耳鼻喉协会建议,每次戴耳机不超过1小时,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B12和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坚果等。

这些营养素,有助于保护听神经。

适当锻炼。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缓解耳鸣症状有一定帮助。

尤其是一些头部和颈部的拉伸动作,比如“颈部旋转”“头部前屈”,可以缓解颈椎压力,改善供血。

管理情绪。耳鸣和心理状态关系密切,过度焦虑、紧张,只会让症状雪上加霜。

学会放松,比如通过冥想、深呼吸,来缓解心理压力。

最后点一下题,耳鸣耳聋,不是“老年专属”,也不是“治不好”的病。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真正对症的方法。

通窍耳聋丸,作为一种经典中成药,在缓解耳鸣耳聋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任何治疗,都不是“单兵作战”,需要结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全面的健康管理。

别指望“一颗药丸包治百病”,身体这本账,得靠你自己用心去“经营”。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20年第8期,关于耳鸣耳聋的病因及治疗研究

2. 《医林改错》,清代王清任著,关于通窍耳聋丸的配方及功效

3. 《中医药学报》,2021年第12期,中成药对耳鸣耳聋的临床应用研究

1 阅读: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