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斩杀魏延之后,为何不敢公开露面?你看看魏延的同伙都有谁?魏延,字文长,乃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川中悍将,镇守汉中,北伐曹魏又立下战功。然而在公元234年,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失利之后,魏延却违反军令,不愿意率军回到汉中。
最终,魏延和长史杨仪之间发生冲突,魏延率军和杨仪争斗,却被悍将王平阻止。最终魏延在汉中城外被马岱偷袭斩杀而死,恐怕连魏延也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死在自己人之手,而且是死在了汉中城。
而马岱虽然斩杀魏延有功,但是马岱最终却没有一个光彩的结局,根据史料记载马岱最后仅仅当了一个平北将军,而且在蜀国中后期马岱基本是不敢出面,甚至是直接从历史舞台消失。
那么,马岱斩杀魏延之后,为何不敢公开露面?你看看魏延的同伙都有谁?
魏延属于荆州派系,并且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更何况坐镇汉中十数年,虽然生性孤傲,但是魏延在蜀国也有支持者,至少在某种条件之下是有共同利益同享者的,在这里我们暂时称这部分人为魏延的“同伙”。
那么,魏延在蜀国的同伙都有谁呢?首先从利益互补这个角度来看,魏延在蜀国的第一个同伙便是吴懿,吴懿乃是刘备的大舅哥,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并且吴懿跟随刘焉入蜀,历仕刘焉、刘璋算是川蜀本土势力。
而魏延呢?深得刘备信任,并且和刘备一样算是荆州派系势力代表人物,从这层关系来看,恐怕刘备私下请大将们喝酒之时,吴懿还要和魏延共饮几杯。
而吴懿和魏延又共同参与汉中之战,参与北伐之战,二人已经形成利益互补。吴懿代表的是益州本土势力中的妥协派,丞相诸葛亮北伐,吴懿只得遵命。而魏延呢?他则是荆州元老派,并且和诸葛亮是同一派系。
换句话说,吴懿想要在川中一直大权在握,从某种方面来说,也必须要和魏延合作。
魏延在蜀国的第二个支持同伙乃是北伐激进派将领,例如赵云,张嶷,吴班还有高翔等人。赵云乃是三国知名常胜将军,生平以义气为重,誓死北伐。和魏延同属荆州派系关键人物,从战略方面来讲,赵云和魏延一样,都是大力支持北伐的。
而张嶷,吴班,高翔他们均是川中知名战将,支持北伐,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时,由于粮草问题,吴班还上书刘禅,指出是李严从中作梗,要求惩治李严。
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等议,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看看,这便是吴班等人的壮举,也就是说他们这部分人是支持北伐的。单从这一点来看,便和魏延的战略不谋而合。只不过魏延不是当时的掌舵人,如果当时诸葛亮同意魏延的“子午谷战略”,相信吴班,高翔等人也都会主动跟随魏延进军。
魏延在蜀国的第三个同伙不是别人,此人正是马岱。众所周知,马岱乃是西凉悍将马超族弟,可惜的是马超在诸葛亮北伐之时已经去世,然而别忘了,马超和马岱他们二人均和曹魏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当年马超三族均被曹操所灭,如此仇恨,马超和马岱二人一定会和曹魏水火不容。
只不过马超早死,然而在诸葛亮北伐之时马岱却跟随军中,并且和魏延多次达成战略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岱算是魏延的心腹战将,只不过让魏延没有料到的是,马岱却最终要了他魏延的老命。
在史料《三国志·魏延传》之中记载: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从这里可以看出,魏延是非常信任马岱的,否则以魏延的武力值,马岱想要一招将其秒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由此综合来看,魏延在蜀国还是有赵云、吴班,高翔、包括吴懿等人的支持。那么为什么在魏延和杨仪之间发生矛盾之时,没有人替魏延说话呢?原因也非常简单,魏延的“同伙”更多是基于军事协作以及短期利益联盟,而并不是稳固的政治集团,像赵云,高翔等人均是和魏延达成军事协作。
也就是说,如果魏延在汉中出现反叛现象,那么赵云,高翔包括张飞等人也都会起兵讨伐魏延。如此说来,马岱在魏延不听军令之时将其斩杀,理论上是替蜀国除了魏延这个隐患。
原因非常简单,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打算便是刘禅故意为之,什么意思呢?在马超临死之前亲自上书给刘备,声称马岱乃是马氏一族最后的血脉,恳请刘备多多照顾马岱,而刘备一向以“仁义为先”,当即答应了马超的请求。
因此,马岱不管出现什么过错,只要没有反叛之举,刘备集团都会原谅他马岱。这也是马岱为什么会被加封为陈仓侯的原因,要知道陈仓乃是曹魏境地,根本不是蜀国的地界,马岱当时只是遥领,也就是说只是一个虚职。
但是马岱却享受到了蜀国的工资待遇,拿着俸禄,却不管事,相当于是提前过起了退休生活,这便是马岱为何不在蜀国担当要职的第一个原因,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着一份喜人的收入已经完全足够。再者,伴君如伴虎,如果在朝中为官,也会多一分危险。
第二个原因马岱不敢在公众视野出现,很大可能是被集团保护起来,蜀汉集团故意将马岱安排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在史料《晋书》之中记载: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公元235年,马岱率领少部分兵马攻打曹魏,最终被打败。
从此之后,马岱便消失于历史舞台,此时马岱斩杀魏延不到一年,并且此时魏延包括其三族家人均被蜀国斩杀。
然而在史料记载,魏延没有背叛的意思,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也就是说魏延当时只是没有听从军令,即使有罪,也只可以追究魏延一人的过错,完全没有必要将魏延三族家人悉数斩杀。然而当时刘禅初登宝位,一时不察却将魏延三族家人全部论罪,由此一来,朝中定有不少人替魏延感到不值。
然而,又是马岱率先斩杀的魏延,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又要照顾马超的临终请求,几番思索之后蜀汉集团才决定将马岱雪藏起来,第一算是惩治了马岱,让其生平无法再现公众视野。第二也算是,间接承认了魏延功劳,承认其并无谋反之心。这便是马岱消失于历史舞台的真实原因,对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