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一份关于“第七次特赦”的报告摆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报告指出,有13人尚未达到特赦的标准,需继续关押。
对此,毛主席却斩钉截铁地说道:“一个不杀,都放了算了!”
毛主席作出批示后,华国锋迅速召开了会议,会议室内,与会者们面面相觑,每个人都在消化着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那么,毛主席作出这一指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1975年3月18日晚,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广播中传来了一个特大“好消息”:中央决定特赦所有战犯!
特赦?所有战犯?一时间,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可广播中,播音员那一字一句重复的话语告诉他们:他们没有听错,这是真的!
战犯们一个个儿兴奋地手舞足蹈,嘴里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
他们或兴奋地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毛主席万岁”;或与他人紧紧相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一夜,他们激动地讨论了一整夜,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自由之光”之中。
毕竟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了,马上就要重获自由了,怎能不兴奋呢?
3月20日中午时分,工人师傅们身着围裙,端着食物在大圆桌前来回穿梭,由于高兴,不少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自1959年起,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批特赦,截止到1966年,前后共有296人重获自由。

战犯们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真能等来特赦,而且还是“全部特赦”!不止是在押战犯,就连党内许多同志都深感震惊。
早在1954年时,我党就对战犯问题作出了指示,周总理认为,应采取“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处理方针才较为稳妥。
那么,为何要对这些曾站在人民对立面的战犯手下留情呢?毛主席以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眼光给出了答案。
毛主席认为,处理问题,不能一味依赖“杀”这一极端手段,任何人都应该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不管是对人民还是国际,都是有好处的;

况且,如果将这些战犯杀害了,会提高生产吗?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吗?并不会,很有可能还会在收复台湾问题上造成影响。
同时,毛主席也考虑到群众的接受程度,立刻放的话,显然是不现实的;须得等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步时,再去实现。
而且,大多数的战犯经过改造,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悔改了,也会积极地接受改造,如果能释放一些改恶从善之人,还能起到动摇、瓦解反动分子,有利于两岸之间的联系。

1974年,战犯处理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周总理再次强调,此次特赦要尽可能放宽标准。
在这一指示下,有关部门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了“第七次特赦”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仍有13人尚未达到特赦标准。
毛主席看着这份名单,眉头紧锁,斩钉截铁地说道:“都放了算了!”当目光扫到“释放人员每月发生活补贴费15-20元”时,毛主席又说:
“气魄太小了!这些人有能力,可以做工作,人家放弃武器25年啦!”
之后,毛主席作出了长篇批示,他强调,每个人都有公民权,要开欢送会、要请吃饭,每个人还要发100元零用钱......

1975年3月21日,沈阳的12次特快列车抵达了北京站,列车上,是第七次特赦,也是最后一批战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对改造持抗拒态度的黄维,竟在宴席上深情地宣读了他给毛主席和中央写的一封感谢信。
这一举动,让熟悉他的老朋友都惊讶得合不拢嘴。
要知道,黄维在功德林中,可是及其顽固,最为抵触的国民党战犯,初到战犯管理所,他对于自己的形象也是毫不在意。

他是那种典型的“君子不事二主”的心态,在这里,他看起来就好似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一般。
让黄维有所转变的,还要属他重病期间共产党对他的照顾。当时,黄维一度以为自己就要死在病床上了。
毕竟,这五种结核病可不是盖的,况且国内还没有药,去国外采买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共产党真的会那么好心给自己治病吗?不可能。这是黄维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周总理竟真的派人四处寻药,在他身上花了不少钱,就连平日里都能吃上别人吃不上的肉蛋奶。
怎么说,也算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从这之后,他的思想就开始发生转变,不再像之前一样那么地抵触改造了。
被特赦后,黄维向毛主席提出参观当年中共作战室的请求,当他看到那作战室仅是一间小土坯房后,他顿悟了。
他这才意识到,共产党原来竟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打败的国民党,不禁感慨万分:
“国民党该败!我黄维输得不冤!”

言归正传,对于那些重获自由的战犯们,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去处。
可以选择回乡,政府会为他们妥善安排工作;也可以选择前往台湾,政府会慷慨地提供路费。
原本,中共的第七次全部特赦就已经够让人吃惊的了,现在竟连去往台湾也能被批准!此消息一处,迅速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最终,周养浩、张铁石、蔡省三等共计10人提出了赴台申请。在这其中,除了蔡省三(蒋经国的“太子党”成员)外,其余9人的亲属都生活在台湾。

践行之时,童小鹏表示,中共中央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大家能早日与亲人团聚,在党的政策内,能做到的一定做到。
众人听后大为感动,眼含热泪,不断地与负责人员挥手告别,连连喊道:“谢谢!谢谢!”
他们刚一抵达香港,就被热情的大群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记者们或站立、或蹲地,不停地采访、拍照。
第二天,各大头条报纸均报道了这一消息。不过,台湾当局却对此事缄口无言,对特赦战犯的消息避而不登,甚至查禁了港澳的有关报纸,以控制舆论。

毕竟,国民党那边一直是将这些被中共关押的战犯视为“烈士”的,甚至“忠烈祠”内还有周养浩等人的牌位。
结果现在传出,这些“烈士”不仅还活着,还被中共给特赦了,这不是啪啪打脸吗?
不久,台湾当局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共的特赦是一场“阴谋”。当时的蒋介石处在病重时期,得知中共发出全部特赦的消息后,大呼:
“毛共这是要我的命啊!”
那么,台湾当局究竟会如何处理这10人呢?

有人认为,这些人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现如今他们要求与自己亲属见面,于情于理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没有理由拒绝;
还有人认为,如果真的让这些人来到台湾的话,势必会引起各界民众的轰动,进而动摇“军心”、“民心”。
双方各执一词,蒋经国也是头疼不已,一时间难作决断。不久,他让曾恩波出面举行记者招待会。
称台湾欢迎“反共”分子,但绝不让统战人员或“共党间谍”进入台湾。

言下之意,这些人必须表明“反共”态度、发表声明,否则就会被视为“共党间谍”,几人当然不干,直接拒绝。
面对这样的僵局,台湾当局再次施展出了他们的惯用伎俩——“拖”。他们既不愿接纳这些将领,又想借此机会试探他们的底线。
如果他们真的发表了声明,台湾当局也可能会反悔;如果他们选择不来,那就更合当局的心意了,可以省去许多的麻烦。
在这场拉锯战中,台湾当局的态度就是:“忍”。 他们既不做出任何的解释,也不采取任何的行动。

只是将这些人晾在一边,与中共比拼起了耐力,他们似乎在等待,看谁先撑不住,谁就得将这些人接回去。
除此之外,台湾当局还开始肆意抹黑、造谣此次的特赦行动,声称这10人就是中共派来的间谍,是中共的“渗透计划”。
绝望之下,张铁石自缢身亡。此消息一出,申请回台人员无不感到震惊与愤慨。
与台湾当局的冷漠与无情相比,中共却对那些特赦人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怀与照顾。

这不仅赢得了广泛的人心,也让台湾当局在国际舆论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那么,这些被台湾当局拒绝的人员的最终归宿又是哪里呢?
中共方面在得知台湾当局拒绝的决策后,当即表示,尊重其余9人的决定,他们可自由选择道路。
他们若想回归大陆,随时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政府也会为他们妥善安排工作;

若他们想前往海外,中共也会继续提供必要的协助;若他们选择留在香港,国家同样会给予他们应有的照顾。
最终,有3人决定返回大陆;2人选择留在香港;4人之后去了美国。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与良苦用心。表面上释放的是人,但实际上,他释放的是“人心”。
“全部特赦”这一决策,不仅给了那些战犯重获新生的机会,更在无形中唤醒了台湾民众的心灵,增进了两岸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毛主席的这一举措,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为了国家的未来与人民的福祉而做出的深思熟虑的决定。
相比之下,台湾当局的举动就显得有些狭隘与短视了,完全无法与毛主席的大度与远见相提并论。
结语毛主席发出的“全部特赦”这一决策,不仅是对他们过去错误的宽恕,更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期许。
通过特赦战犯,毛主席向台湾民众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共愿意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接纳那些曾经站在对立面的人。
这样的举动,无疑能够增进两岸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未来的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中共特赦国民党战犯始末:分批释放 一个不杀. 人民网
特赦释放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的前前后后-江政洁. 中国网文化
国民党战犯特赦纪实:愿赴台湾者可领到路费. 民主与法制时报
特赦战犯申请去台湾受阻记-纪敏. 文史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