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入725亿,村长身家165亿,浙江这个村盛产“亿元户”

万史浮铧 2024-12-10 17:10:33

说起中国最牛农村,你可能首先想到华西村,但其实还有一个富豪村。

更令人咂舌的是,村支书身家高达 165 亿元!这个村庄的年收入还超过许多二线城市。

浙江省东阳市有个叫花园村的地方,现在可真是富得流油。

2023年底,花园村的年经济总收入突破了200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每天进账差不多5500万元。

要知道,很多县城一年的收入可能都达不到这个数。

2023年,花园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7.6万元。这意味着村里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平均一年能赚17.6万。

要知道,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5万多元,农村居民更是只有2万多元。

花园村的村民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好几倍!

花园村的营业收入更是惊人。

2023年,全村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69%。这个数字比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收入还要高。

很难想象,这个地方曾经可是穷得叮当响。

1978 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个穷山沟,村民一年才赚 87 块钱,村里啥也没有,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那时候的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家乡会在几十年里变得这么厉害。

花园村能有今天,离不开一个人,就是村支书邵钦祥。

1976 年,才 22 岁的邵钦祥当上了生产大队长。

他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大家摆脱贫困。邵钦祥知道,要改变村里的面貌,就得敢想敢干。

1981 年,他带头开了蜡烛厂、服装厂,鼓励村民一起创业。

然而刚开始创业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

那时候花园村还很穷,村里几乎没有公共资金可用。

为了凑钱,邵钦祥可是费尽了心思。他到处找人借钱,甚至把家里的东西都卖了。

有时候为了省钱,他自己都舍不得吃好的,把省下来的钱都投到事业里。

在技术方面,邵钦祥也碰到了不少麻烦。

比如说办蜡烛厂的时候,因为没经验,开始做出来的蜡烛质量不稳定。

有的蜡烛烧得不均匀,有的容易灭。

面对这些问题,邵钦祥没有放弃,而是带着团队日以继夜地研究改进。

他们一遍遍地试验,不断调整配方和制作方法,有时候为了观察蜡烛怎么烧,甚至通宵达旦地盯着。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解决了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让蜡烛厂慢慢走上了正轨。

在转变产业方向时,邵钦祥的决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当他决定从做蜡烛转向做服装时,又一次遇到了缺钱和缺技术的双重困难。

做服装需要更先进的设备和更高的技术水平,这对当时的花园村来说是个大挑战。

他请来有经验的服装师傅,一边指导工人生产,一边进行技术培训。

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还省了不少培训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企业发展的中期,邵钦祥和花园村又遇到了新的困难。

从 1981 年办服装厂到 1993 年成立集团的这段时间里,花园村的企业主要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企业的产值长期上不去,发展遇到了瓶颈。

面对这种情况,邵钦祥意识到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1996 年,邵钦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始和中科院合作开发维生素 D3 项目。

这个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过程非常艰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面临着技术上的巨大挑战。

好在到 2003 年,这个产品成功卖到了国外,让花园村成为全球主要的维生素 D3 生产地之一。

这不仅给村里带来了不少钱,还让花园村在国际市场上出了名。

连续几年的大额投入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了很大压力,有时候甚至差点资金链断裂。

但邵钦祥坚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他顶住压力,坚持投入,最终使这个项目取得了成功,为花园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邵钦祥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

他不仅有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还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决心。

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冷静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并带领全村人一起努力。

正是这种不认输的精神,让花园村能够一次次突破困境,最终从一个穷村变成了富村,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

邵钦祥不仅在创业初期有远见,后来在发展产业上也很有一套。他创立了花园集团,慢慢把村里的产业发展到红木家具、医药等多个方面。

花园村的产业可不是单打独斗。其中,红木家具产业最出名。

2010 年,村里投了大钱建了个 5 万平方米的红木家具城,现在已经有 2300 多家商户在这里做生意,每年交易额高达 145.8 亿元,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红木家具市场之一。

花园村的发展可没有停下脚步。近几年,村里还开始涉足新能源、高科技制造等领域,不断扩大产业范围。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不仅分散了经营风险,也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花园村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赚了多少钱上,更体现在村民的生活质量上。

村里给村民提供了很多福利,包括 16 年免费教育、老年人补贴、看病报销等 30 多项福利。

每个月还会发放生活用品,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村里有医院、学校、图书馆、商场等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村里还提供免费公交、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服务。

不仅如此,花园村还发展起了旅游业。村里建了多个 4A 景区,比如吉祥湖夜景、百花园等,吸引了很多游客,为村里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花园村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村里正在规划建设第三菜市场和文化活动中心,投资几百万元用于改善民生设施。

花园村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自己,还积极带动周边地区一起发展。

2004 年和 2017 年,花园村两次与周边村庄合并,逐步形成了区域产业带动效应。

花园村的成功,也为我们思考乡村振兴的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能仅仅依靠外部资源的输入,更重要的是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本地产业,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只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有为民服务的初心,即便是一个曾经的贫困村,也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花园村的经验,无疑将为更多的中国乡村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而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振兴。

它还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既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又要放眼全球,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

信息来源:

经济之声——《共同富裕中国行丨专题片:多“产”花园》

新民晚报——《擦亮“花园红木”金名片!浙江东阳花园村诠释富民产业“多点开花”》

新浪财经——《点木成金 “红木第一村”富民产业持续“红火”》

0 阅读:0

万史浮铧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