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中国领土,为什么英国能归还香港,而俄国不愿意归还海参崴

玉惜品诗 2025-03-27 15:37:57

文丨玉惜品诗

编辑丨玉惜品诗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收回了香港、澳门等失去已久的领土,让无数中华儿女扬眉吐气。

然而,同样是被外国侵占的领土,香港能够从英国手中归来,海参崴却始终未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同为中国故土,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局?海参崴究竟是如何落入俄国之手的?

被蚕食的故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人民迎来了举国欢庆的历史时刻。

这座曾被英国殖民统治百年的东方明珠,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华民族雪洗百年耻辱的象征。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参崴——一座同样曾属于中国的城市,如今依旧在俄罗斯的版图之上。

1860年,清政府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下,被迫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

从那一刻起,这片土地就渐行渐远,成为了俄罗斯远东的军事重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过外交努力,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然而,面对海参崴,我们却只能在地图上遥望,无法如同香港一般迎来胜利的回归。

这其中和历史有着很大的关系。

19世纪中叶,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列强纷纷扩张,寻找新的殖民地,而此时的清政府却沉浸在闭关锁国的梦中,拒绝改革,国力衰弱。

俄国作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早已盯上中国东北的广袤土地。

清朝风雨飘摇,列强环伺。就在这国力衰微、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一场巨大的国土变迁悄然发生。

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60万平方公里的黑龙江以北土地被割让,两年后,《北京条约》再下一城,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沦陷,其中就包括如今的海参崴。

这座依山傍海的天然良港,自此成为了俄国人的囊中之物。为了强化控制,俄国人给它取了一个带有强烈侵略色彩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

驱逐华人,斩断文化根脉

尽管被割让,但海参崴仍然有大量华人生活。然而,俄国人并不希望这里成为一个华人聚集区,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排挤华人势力。

他们首先将华人强行迁往郊区,剥夺他们的土地和商业资源。随后,俄国政府出台严苛的政策,限制华人从事贸易活动,甚至禁止他们居住在市区。

最残忍的是,俄国军队和警察公然驱逐甚至屠杀华人,逼迫他们离开这片祖辈生存的土地。

“不是中国人不爱国,而是当时的中国实在太弱了!海参崴的悲剧,就是弱国无外交的最好证明。”

最终,曾经繁荣的华人社区逐渐消失,海参崴彻底变成了一座俄国城市。

香港能回归,海参崴为何回不来?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而海参崴却回不来?根本原因在于,当初的条约性质完全不同。

香港是租借的。租借新界99年,到了1997年,租期届满,香港理应归还中国。

尽管英国政府一开始试图争取继续管辖香港,但国际法上的租借性质,让他们无法抗拒最终的回归大势。

海参崴是割让的。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明确规定,中国“永久”割让这片土地给俄国。

这意味着,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海参崴早已成为俄罗斯领土,不存在“租期届满归还”的问题。

“如果当年清政府能像晚清谈判香港租借那样坚持,海参崴今天或许还有回归的可能。”

但历史没有如果,割让的土地,往往就再也回不来了。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的战略要地

作为俄国在太平洋的门户,海参崴不仅是远东最大的城市,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驻扎地。

如果海参崴回归中国,俄罗斯远东将彻底失去对太平洋的出海口,战略安全严重受损。因此,俄方绝不会轻易放弃。

现如今,中俄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国际格局动荡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北方,而不是因为海参崴问题引发外交冲突。

这种方式,或许是目前最现实的平衡点。

结语

海参崴的失去,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一部分,它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失去故土。

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让这片本属于中华的土地成为别国的疆域,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更是现实的警示。

然而,历史不能改变,未来却可以把握。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唯有强大,才能让世界真正尊重我们。

有人问:“海参崴还有回归的可能吗?”或许,短期内很难看到希望。

但只要中国保持繁荣,增强国力,总有一天,历史可能会迎来新的转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