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永驻的医者仁心

每日观察 2025-04-09 14:04:20

无影灯下永驻的医者仁心

手术室的无影灯依然亮着,监护仪的滴答声还在回响,而那个总在手术间隙给同事递温水的身影却永远缺席了。2025年4月6日凌晨,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喆在连续手术的间隙永远闭上了双眼,将35岁的生命定格在守护患者健康的第一线。

十二载春秋镌刻医者印记

翻开陈喆的工作履历,如同展开一幅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奉献长卷。23岁初出校门便扎根骨科临床,从清晨查房到深夜急诊,从门诊诊疗到下乡义诊,12年间累计主刀手术超过3000台。他主攻的关节置换术成功率常年稳居全院前三,却总在晨会上谦逊地说:"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

在龙溪镇小密溪村的义诊现场,村民们至今记得那个蹲着为八旬老人检查膝关节的年轻医生;在吾悦广场的科普活动中,年轻妈妈们仍留存着陈医生手写的育儿护脊指南。2022年新院搬迁五周年义诊时,他连续站立7小时接诊132名患者,结束时才发现手术服已被汗水浸透。

生命最后的四小时

4月5日22:17,陈喆完成当天第三台桡骨骨折复位手术。监控画面显示,他仔细核对完术后医嘱,将患者转运交接单工整签好,转身走向休息室。这个不足8平方米的空间里,保温杯里泡着妻子准备的枸杞茶,办公桌上摊开着未写完的《基层骨科诊疗手册》手稿。

23:45,护士长见他仍在研究次日手术方案,轻声提醒:"陈医生,抓紧时间眯会儿吧。"他笑着摆摆手:"先把定位片再看一遍,确保万无一失。"这是同事们最后一次听见他温和的嗓音。

次日凌晨1:20,正准备第二台膝关节置换术时,陈喆突然捂住胸口倒下。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波形的那一刻,整个抢救团队红了眼眶——他们太熟悉这种波形,却从未想过会出现在朝夕相处的战友身上。

仁心照耀的平行时空

在患者张大爷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去年深夜11点的急诊室照片。当时他因股骨颈骨折疼得直冒冷汗,是陈喆连夜从家里赶来手术,术后还悄悄垫付了营养餐费。"他说'治病救人是本分',可这份本分里都是情分啊!"老人拄着拐杖参加告别仪式时,泪水打湿了胸前的住院腕带。

年轻规培医生小李的笔记本扉页上,抄录着陈喆的座右铭:"每块骨骼都有故事,我们要做生命的修复师。"如今这本笔记在科室里传阅,二十三个疑难病例分析、四十二种手术技巧图解,字里行间跃动着医者传承的火种。

白衣之下的凡人身躯

在医疗行业的冰山之下,藏着令人揪心的数据:三甲医院骨科医师年均手术量超600台,急诊科医师周均工作时长突破65小时,82%的临床医生存在睡眠障碍。陈喆的日程表或许能解释这些数字——2025年3月,他完成下沉坐诊12次,参与夜间急诊9次,主刀手术47台,同时还要完成3篇学术论文。

他的办公抽屉里,体检报告上的"建议复查"字样被红笔圈了又圈;手机备忘录里,"带孩子去海洋馆"的待办事项延期了七个月;钱包夹层中,全家福照片的边角已经磨损泛黄。这些细节拼凑出当代医者的生存图景:在救治他人与关爱自我之间,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当殡仪馆的松涛厅挤满自发前来的市民,当网络悼念帖获得23万次转发,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我们该如何守护生命的守护者?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启动"医护健康护航计划",在手术室增设智能监测手环,当连续工作时长超过警戒线会自动报警;浙江省医师协会正在修订《医疗工作者劳动保护条例》,拟规定重大手术后强制休整时间。

但更深层的改变需要全社会协同:患者多一份体谅,就能减少重复问诊的疲惫;家属多一分理解,便可缓解手术延时的焦虑;公众多一度关注,终将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正如陈喆在最后一次科室会议上的发言:"医学是温暖的科学,这份温暖需要所有人共同传递。"

无影灯依旧明亮如初,手术器械的碰撞声依然清脆,只是少了那个总会顺手帮护士调整无影灯角度的温暖身影。陈喆用生命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他的故事不该只是医疗体系改革长卷中的注脚,而应成为照亮未来的星火——让救死扶伤者不再以身殉职,让仁心仁术者得以守护自己的心跳。医生过劳/医疗行业压力/猝死悲剧/职业健康/手术连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