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29日,毛主席在井冈山宾馆接见了两位老人,见面时,毛主席亲切地称呼对方为袁嫂子和王嫂子,嘘寒问暖,对两位老人格外关切。
两位老人也是热泪盈眶,激动万分,尽管她们表示眼前什么都不缺,但毛主席还是露出了伤感神色。
时隔多年,毛主席每每想到她们的丈夫便无比惋惜,也不止一次感叹,袁文才和王佐被错杀,实在太可惜了。
那么这袁文才和王佐到底是什么人,为何去世多年还被毛主席如此惦念?彭老总又为何要杀了他们呢?
绿林出身先说袁文才,出生于1898年,家庭贫苦,早些年袁家也曾想过,让袁文才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但奈何世道艰辛,家里的这几个钱,根本无法支撑袁文才的学业。
所以即便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学,最后还是因为贫穷而被迫辍学。
回到家后,袁文才要做的就是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可也是在这期间,让他明白了家里有多不容易。
江西省历来就有土客之争,袁家作为客家人,一直被当地的土著压迫,袁文才的父辈就是在压迫中一代一代艰苦活过来的,可肚子里装了墨水的袁文才不能理解,在他看来,人都是一条命,凭什么有的人命值钱,有的人命不值钱?
袁文才想不通这个问题,年轻气盛的他也看不惯那些横行霸道的作风,于是时不时地就奋起反抗。
不单如此,袁文才还想集结更多的父老乡亲反抗霸道的土豪劣绅,但此举也惹恼了当地土著,为了报复袁文才,他们时不时地就上门搞破坏,弄的袁家鸡犬不宁。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袁文才只能逃离家中,转而加入了刀马队。
这个刀马队在当地也有些实力,客家人称之为绿林武装,土著人称其为土匪窝,因为刀马队就是为了对付土豪劣绅所设立。
刀马队成员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且很多人都是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不得不加入这个组织,袁文才算是条件稍好的,至少他还念过几年书,认识字,懂得一些道理,也正因如此,袁文才加入刀马队不久便得到了重用。
也是在刀马队,袁文才认识了志同道合的王佐。
那个时候的王佐,已经组织起了一支小有规模的队伍,约有五六十人,他们的目的和袁文才一样,就是为了“劫富济贫”,反抗当地劣绅。
后来为了壮大势力,两支队伍合并到一起,竟也成了一定的规模,独霸一方,有了名气。
两人本以为自己这一生注定要担上这土匪的名号了,但没想到共产党找到了他们。
袁文才从报纸和百姓口中也听闻过共产党,但当时他认为这不过是另一支与他们一样的绿林队伍,当初宁冈的共产党负责人龙超清和刘霄辉找到他们,与他们恳谈一番,讲述了共产党的精神和宗旨,袁文才听的入迷,却半分都不相信。
哪有人会真正地替贫苦大众着想?有什么利益可图?更何况当时的共产党并没有实力,袁文才觉得他们那些美好愿景也不过是想象罢了。
于是,袁文才当即拒绝了招安。
但当龙、刘两人离开后,他又细细想了一番,万一他们说的是真的呢?
想到这,他便着人去四处打探,想要弄清楚这个组织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当他得龙超清并未诓骗他,共产党的规模也远比他想象的更大后,才诚心诚意决定接受招安。
入党土匪头子袁文才接受招安,摇身一变成为共产党员,所领导的队伍也在共产党负责人的帮助下,逐渐扩大。
在这期间,袁文才学习了许多共产主义理论思想,在思想上得到真正的转变,也是在入党之后,他才知道,自己之前的那些小打小闹的行为有多么的可笑。
自那之后,袁文才不但自己学习党内规章制度和思想,还时不时的带上手底下的兄弟们一起学,让这支绿林队伍慢慢地正规起来,做事情也有了章程。
但要真的做好一名共产党员,他们还需要接受更多的考验。
大革命失败后,党内许多人士都被迫害,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也遭到了重创,当时队伍里有很多人都害怕,有些人甚至想就此作罢,回家种地。
袁文才理解他们,没有阻拦,但他自己又接受了党领导下达的新任务,攻打永新县城。
事实上这就是一次劫狱行动,当时很多党的领导人和同志们都被关押在永新县城的监狱里,显而易见,这次行动危险重重,极有可能救不出人,还搭上自己的性命,但袁文才没有选择,他不想再回到从前那种人人欺凌的日子,他也不想看着自己的子子孙孙,如同父辈一般,在别人的压迫下苟且生活。
在袁文才和王佐的动员下,许多人都自愿加入了这场行动,且因为他们的行动突然,对方没有丝毫准备,竟真的成功打入了监狱,救下了党内八十多名同志。
正因为袁文才等人的这次成功行动,让当时险些落入敌人手中的宁冈,始终牢牢地被共产党掌握在手中。
后来国民党听说了这支队伍,并且派兵前来镇压,袁文才将党内重要领导人护送至井冈山后,自己带领队伍蛰伏在宁冈附近的山林中,准备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与国民党进行长期的周旋。
也是在这长达一个多月的持久战中,袁文才真正地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调兵遣将,灵活自如,将国民党累得精疲力竭。
原本袁文才还不知道要与国民党纠缠多久,但毛主席来了,率领这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了宁冈,毛主席的队伍迅速占领宁冈,并点名要见袁文才。
那是袁文才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在此之前,他本以为自己和王佐已经是英雄豪杰,但只见了毛泽东一面,他便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中龙凤,毛泽东所率领的部队也比他的队伍更有素养。
那日,毛泽东热情的拉住袁文才和王佐,先是赞扬了他们品行高洁,义薄云天,后又向他们讲述了彼时的党内形势,更是与他们一起畅想了革命的发展前途。
那些伟大的畅想,袁文才是想都不敢想,可毛泽东就那么轻松的说出来了,并且还有了具体的章程。
自那个时候开始,袁文才便与向佐商定,铁了心要跟着共产党干。
毛泽东离开时,曾与袁文才100支枪,希望他能好好武装自己的队伍,保护好自己手底下的士兵,也保护好自己,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袁文才看着那100支枪,内心非常不是滋味,因为他深知党内当时的情况,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可毛泽东却为了他们的生命,慷慨的拿出了这些物资,为了回报毛泽东的信任,袁文才回去便将自己的家底儿全部掏了出来,还顺便“搜刮”了手底下的兄弟,凑足了1000块大洋,亲自交到了毛泽东手中。
毛泽东也没有客气,他知道,自己若不收,袁文才一定寝食难安,于是便笑着收下了,并承诺这算是借款。
遗憾“枉死”1928年,袁文才和王佐所率领的两支队伍被正式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并且被任命为红军干部。
在这期间,毛泽东不断为袁文才提供助益,不但为他们提供正规的训练章程,还从政治上彻底转变其思想,短短一年时间,就让这支杂牌军变成了有组织,有记录的正规军。
作为一名军人,袁文才深知战场才是自己该去的地方,也只有战场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于是,但逢战事,他便主动请缨。
在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袁文才和王佐参加了无数场战斗,并且表现得可圈可点,倘若两人一直这样规规矩矩地发展下去,前途定是不可限量。
但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定数的,该来的意外始终是要来。
1929年1月,井冈山事宜处理完后,毛主席率领红四军离开了,袁文才也随着毛主席去征战了一些时日,但后来考虑到井冈山还有种种事宜需要人处理,于是袁文才又返回了井冈山。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袁文才和王佐的日子开始变得难过。
前文说到过,袁文才和王佐都是外来的客家人,祖上世代都与当地土著有仇,并且这种仇也不是轻易就能化解的。
当初在招安时,党内领导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想方设法调节双方矛盾,但收效甚微。
尤其是毛主席离开后,双方的矛盾日益加剧,一度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
当时的井冈山特委就是土著籍,因为袁文才和王佐过去打家劫舍的行径,特委对他们多有不满,平日里派遣任务也处处针对,这让暴脾气的袁文才如何忍得下去,到后面干脆就不听从指派了,任凭对方多大的官,他也不买账。
特委见状,自然也不会轻易错过这打压他们的好机会,当即便四处宣扬,称袁、王二人土匪做派,不堪教化,还称他们有“自立山头”之心。
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目前没有人知道,但袁文才和王佐确实与特委产生了分歧,并且处处与之对抗,为了不仰人鼻息,袁文才也起了拉拢人心的心思。
1930年,二人活捉国民党罗克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坏就坏在,两人不是武力活捉罗克绍,而是将其直接劝降,且在这之后,袁文才还想借罗克绍的实力置办兵工厂,为革命提供助益。
原本这一切都不是什么坏事,可特委却因此认定了两人想要背叛革命,于是联合彭清泉要对付他们。
那时候,袁文才和王佐手中是有一些兵权的,正面硬刚不可取,于是特委便指派两人去前线,配合彭德怀打仗。
袁文才和王佐信以为真,急匆匆领着军队就去了,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前面等待他们的竟然是死亡。
早在他们去之前,彭德怀也收到了特委的信,信中称袁文才二人已经叛变,而彭老总也信以为真,毕竟那个时候革命正是关键时期,容不得马虎,所以他便错杀了袁文才和王佐。
虽然后来事情也真相大白,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特地为两人平了反,洗清了冤屈,还追封了烈士,但两条人命终究是回不来了。
彭老总后来每每想起此事就追悔莫及,若当时他能多思,多想,甚至缓一时处决二人,或许结果就不一样。
毛主席更是深感遗憾,但逝者已矣,后悔也没有用,在有限的条件下,他只能多多照拂两人的家眷。
但这事说来说去也不是某个人的错。毕竟在当时那紧张的时局和环境下,谁也不敢拿党内所有人的性命去赌两人的忠心,再加上两人确实行事太过张扬,这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袁文才和王佐两位烈士的牺牲,无疑是党内的一大损失,但我们也能从这个事件中看出,革命实属不易,这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理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