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南岛,晃得厉害!
6.8级,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日子估计不少新西兰人记住了。先说说这震级,各国说法还不一样。中国说是10公里深,美国说是12公里,新西兰自己说是33公里。这差距,都快赶上我丈母娘做菜的咸淡差别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看来这地底下,比咱想的复杂多了。
这地震一来,海啸也跟着凑热闹。三米高的浪,拍岸边跟玩似的。更绝的是,还有“双响炮”海啸,一波来自海底断层,一波来自海底滑坡。这威力,说是单响炮的1.4倍,可不是闹着玩的。幸好,这能量主要往东南跑了,不然麻烦大了。
要说新西兰这抗震技术,还真有两下子。那基督城大教堂,16个液压“减震器”一开工,80%的能量就吸收了。2011年修的房子,这次基本没啥大事,也就是掉点墙皮、摆设歪了点,这钱花得值!不过,科技这东西,就像双刃剑。现在搞了个什么人工智能预警,说是能提前几秒预报地震。听着是挺好,但这玩意儿要收集你家里的各种数据,这隐私问题,想想就头皮发麻。
这次地震,最惨的估计是那些酿酒的。据说,昆斯敦到但尼丁的酒窖损失惨重,好酒都提前“氧化”了,这损失,比房子裂了还让人心疼。估计以后新西兰的葡萄酒,又要涨价了。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地震前,奥马鲁海滩上的小蓝企鹅集体往海里冲。这小东西,莫非真能预测地震?这要是真的,以后养群企鹅在家,比啥预警都管用。说回正经的,新西兰的电网还挺智能,地震一来,0.3秒就切断了高危线路。不过,也有“误伤”的时候,把滑雪场的缆车电源给断了,120号人困在半空中,这滋味,估计不好受。
地震这玩意儿,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惊喜”。海底的热液喷口好像被震开了,这可是研究深海生物的好机会。还有,大气层被震得乱七八糟,反而让天文望远镜看得更清楚了。看来,坏事也能变好事,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震后重建,也是个大工程。新西兰的经验告诉我们,按规范建的房子,就是抗震。那些老房子,要不要改造,也是个问题。花钱不少,但安全第一,这笔账,怎么算?这次地震,还挖出了些老古董。南岛西岸,一个19世纪的矿场遗址露出来了。这可是发展旅游的好机会,说不定还能带动当地经济。
最后,说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新西兰有两个地震预警版本,时间差了11秒。一个官方的,一个民间的。这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听谁的?看来,这信息发布平台,得好好整合一下了。这地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少问题,也带来了不少机会。新西兰人,接下来有的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