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新规呈现三输局面,快递员离职,投诉罚款出现,恐消费者买单

看晓天下 2024-03-03 17:44:39

“快递三四天没有送,结果我去一看,堆得跟山一样,本来是想我自己找一下的,一看都懵了,根本不用找,因为不可能找到”

这句话,是苏州一位网友去快递站点所看到的经历,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也反映出新规实施后的一些现实问题,并不如人们最初设想的那样理想,甚至在某些方面,情况似乎有所倒退。

众所周知,3月1日,最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新规规定,未经用户同意,快递员不得擅自将快件投放到智能快件箱或快递服务站,不得抛扔快件、踩踏快件,违者最高将处以3万元罚款。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在我们身边的实际体验,还是媒体报道中,都没有显著的改善。

快递员面临辞职潮

在政策刚刚公布的时候,就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以前没有驿站,快递员却能送上门,现在就不行了呢”?

实际上,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快递行业的急剧膨胀和作业模式的变化

其实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据中国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业务量是不断增长的,而且是大幅增长!

从这组数据来看,现在快递的数量,和曾经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以前,可能一个快递员每天只有50个件,送货上门,电话联系,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现在,一个快递员可能要配送500个件,刨除一些电话不接、拒接的情况,每一个快件都要打电话通知,这无疑会增加巨大的成本。

就像一位快递员在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送一个件挣5毛,一天送100个,最多赚50元,这还是没有投诉、罚款的情况下,真的按新规标准执行,挣的还没罚的多,只能换工作了。

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快递站不增加人手和提高待遇,维持原有的人力资源配置,快递员离职的意愿将会大大增加。

快递站点收件量出现小幅下降

随着快递员配送出现了问题,快递站点和驿站自然也是会受到影响。

随着媒体的报道我们能看到,因为快递现在无人配送,菜鸟驿站撤销,一些快递干脆就放到地上,让客户自己找件。

为此,有媒体就采访了几家位于山东的驿站。得到的回复也是各不相同。

一些收件量大的驿站,或许影响会小一些,因为大家已经形成了到驿站取件的习惯,即便有影响,也不会太大。

但一些日收件不足800件的驿站或代收点,对新规这可能造成的收件量下降就更加敏感,因为代收本就是微利,一旦后期收件量下降,可能就会关闭代收点。

有的驿站则直言,现在还在坚持运营代收,只是希望通过代收快递来提高超市的客流,换言之,没有超市,可能也就没有这个代收点了。

首例投诉现身

既然政策已经公布,显然它并不只是一纸文书,既然有人没有执行,那就会有投诉的出现,果不其然,在政策实行第一天,网上就出现了第一起投诉案例

截图中可以看到,因为快递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送货上门,直接送到了驿站,结果遭到客户投诉,罚款3万元,一旦惩罚实施,这真金白银无疑会落实到快递点和快递员的身上。

这首例投诉不仅是对快递站和快递员的一个警醒,也反映出新规实施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如果快递站和快递员因此减少,对消费者而言同样没有好处,形成了一个众输的局面。

恢复实体经济?

最近,看到不少网友的观点和评论,认为新政策实施,可以恢复实体。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一点,就是大家选择网购,不仅仅是因为快递能够配送到家,这里还和价格、购物方式和服务有关。

拿我个人来说,我现在一样会去逛商场和购物,但我不喜欢销售站在我旁边一直说话和推销,但在网购时,我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这是一个购买习惯问题。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所以并不是提高快递的收费和成本,就能恢复实体,这两者并不关联。

话说回来,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快递行业在新规实施后面临的问题,需要行业、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解决。

对于企业而言,提高快递员的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是根本途径;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合理执行新规,既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也要考虑行业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要;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应对业务量增长的挑战,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快递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把所有压力都堆到快递员的身上,那并不现实。

0 阅读:29

看晓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