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上的咖啡渍,是速溶的雀巢。他喝了一口,说,‘苦'。我没说话,只是盯着那泛黄的纸张,像极了我们逝去的青春。”
1.1998年,故事的开端,或者说,崩塌的开始。那年头,BP机还是时髦玩意儿,我揣着它,感觉自己也是个体面人。可体面人,也逃不过被算计的命运。
我和李梅是战友介绍的,她漂亮,能说会道,不像我,是个闷葫芦。她喜欢我,说我踏实可靠,像棵大树。我信了,把她当成了我的阳光。
我1975年退伍,在一家国营厂里当保卫科干事。那年头,铁饭碗就是命根子。李梅的小舅子,游手好闲,一直没个正经工作。她跟我吹枕边风,说她弟弟可怜,让我帮他一把。
“老张,你就帮帮他吧,他要是能进厂里,以后肯定好好干。”她拉着我的手,撒娇的样子,让我心软。那时候,我真是鬼迷心窍,觉得她是我的家人,她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
我找到厂里的领导,软磨硬泡,答应把我的工作让给李梅的小舅子。领导一开始不同意,说我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我只能说,家里有事,需要照顾。
办完手续那天,我心里空落落的,像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李梅高兴坏了,抱着我亲了又亲,说我真是个好人。我看着她的笑容,觉得一切都值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年,我收到了李梅的短信,内容很简单:“我们离婚吧。”短信提示音是老式的诺基亚,嘟嘟两声,像催命符。
2.离婚的原因,她没说,我也不想问。我知道,她早就变了。自从她弟弟进了厂,她就对我越来越冷淡,嫌我没本事,挣不了大钱。
离婚协议书上,她分走了我一半的财产,包括那套老房子。我什么都没说,签了字。那天,楼下的桂花树,刚好落完第三瓣。
我搬出了家,住进了厂里的单身宿舍。宿舍很小,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破旧的衣柜。墙壁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毛主席画像,那是时代的印记。
我开始酗酒,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如泥。我恨李梅,恨她骗我,恨她无情。我也恨我自己,恨我傻,恨我瞎了眼。
有一天晚上,我喝多了,跑到李梅家楼下,大声喊她的名字。她没有出来,只有邻居探出头来,骂我神经病。
我蹲在地上,嚎啕大哭。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像个被遗弃的孤儿。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当兵的时候,不怕苦,不怕累,保家卫国。退伍后,我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可是,到头来,我得到了什么?
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我戒了酒,开始看书,学习新的知识。我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
我发现,生活其实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被生活伤害过的人。
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一起度过难关。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旅游,享受生活。
我开始重新审视爱情。我不再相信一见钟情,不再相信海誓山盟。我相信,爱情是需要经营的,是需要付出和牺牲的。
但是,我不再愿意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遇到了李梅。她老了很多,脸上布满了皱纹。她看到我,愣了一下,然后走了过来。
“老张,你过得好吗?”她问。
“挺好的。”我说。
“我……我对不起你。”她说。
“都过去了。”我说。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她转身离开了。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没有任何感觉。
我发现,我已经放下了。我不再恨她,也不再爱她。她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一个让我成长的人。4.我开始关注社会新闻,关注那些被骗婚,被家暴的女性。我发现,我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我决定,用我的余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加入了志愿者组织,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那些孤寡老人。
我用我的经历,去告诫那些年轻人,不要轻易相信爱情,要保护好自己。
我开始写作,把我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警醒。
我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人给我写信,说我的故事感动了他们,给了他们力量。
我感到很欣慰,我觉得我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我的人生,不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意义的故事。5.2023年,我已经70多岁了。我住在养老院里,每天看看书,写写字,和老朋友们聊聊天。
我的生活很平静,也很充实。
我偶尔会想起李梅,想起那段失败的婚姻。但我不会再感到痛苦,也不会再感到后悔。
我知道,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变数,充满了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积极适应,活出自己的精彩。有一天,养老院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我上台朗诵了一首诗,是泰戈尔的《飞鸟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读完这句诗,心里充满了平静和安宁。
我知道,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我不会害怕,也不会遗憾。
因为我曾经努力过,奋斗过,爱过,也恨过。我的人生,是完整的,是值得的。我看着台下的观众,他们也在看着我。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我的故事,也许并不完美,但它真实,它深刻,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这大概就是我想要告诉你们的,关于一个1975年退伍老兵的故事。一个被爱情欺骗,被生活磨砺,最终找到自我价值的故事。希望你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一些力量,一些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