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庄子·天地》里的成语

寒珊课程 2024-03-04 04:37:17

以下是《庄子·天地》里的成语收集整理。

观鱼台 上联:濠上观鱼非鱼非我 下联:梦中化蝶亦蝶亦周

1、知一万毕

【解释】: 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出处】: 《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翻译】:贯通统一之道,万事可成;无心于身外之物,鬼神敬服。

【举例造句】: 振本而末从,知一万毕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近义词】: 触类旁通

【反义词】:

2、洋洋大观

【解释】: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出处】: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翻译】:道是覆载万物的,多么浩瀚和盛大啊!

【举例造句】: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近义词】: 蔚为大观、洋洋洒洒、声势浩大

【反义词】: 微不足道

3、爱人利物

【出处】: 《庄子·天地》: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翻译】: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叫做天,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叫做德,爱人之性、利物之情叫做仁,使万事万物归于同一叫做大,行为不高于众而异于人叫做宽,包罗万象叫做富,持守自然德性叫做纪,实践德性叫做立,一切循道去做叫做备,不因外物挫折志气节操叫做完。

【举例造句】: 而终归于禁暴戢乱、爱人利物而不可掩者,其本领宏大开阔故也。 ★宋·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一(答朱熹)》

【近义词】:

【反义词】:

4、神乎其神

【解释】: 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出处】: 《庄子·天地》: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翻译】:所以幽深而又幽深能够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能够产生精神。

【举例造句】: 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五回

【近义词】: 妙不可言

【反义词】: 不足为奇

5、鹑居鷇食

【拼音】: chún jū kòu shí

【解释】: 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像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出处】: 《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翻译】:圣人随遇而安,像等待哺育的雏鸟一样无心觅食,像鸟儿在空中飞行,不留踪迹;天下有道,就与万物同昌盛,天下无道,就修德闲居;千秋老去,飞升仙界,乘着白云飘散,至于虚无之境,三患不来,灾祸不见,还会有什么困辱可言?

【举例造句】:

【近义词】: 鹑居鷇饮、鹑衣鷇食

【反义词】:

6、辞不获命

【解释】: 指辞谢而未获允许。

【出处】: 《庄子·天地》: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清尝荐之。

【翻译】:(我)一再推辞,没有得到允许,既然已经告诉他了,不知道中不中,请允许我说给你听听。

【举例造句】: 卫交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天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孔子家语·弟子行》

【近义词】: 辞不获己

【反义词】:

7、凿隧入井

【解释】: 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处】: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húhú,费劲)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翻译】:(他)开了一条地沟通到井水边,抱着水罐来往浇水灌地,吭吭哧哧很费气力,但效率也不高。

【举例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8、抱瓮出灌

【解释】: 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处】: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húhú,费劲)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翻译】:(他)开了一条地沟通到井水边,抱着水罐来往浇水灌地,吭吭哧哧很费气力,但效率也不高。

【举例造句】:

【近义词】: 抱瓮灌圆

【反义词】:

9、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解释】: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出处】: 《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翻译】:他们只学习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管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事务。善于在内心深处自我修养,却不管治理外部世界的事情。

【举例造句】: 八戒道:“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近义词】: 一知半解

【反义词】: 了如指掌

10、无思无虑

【解释】: 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也形容无所用心。

【出处】: 《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翻译】:顺物自得的人,居住时不思索,行动上不谋虑,是非美丑不留胸中。

【举例造句】: 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鲁迅《呐喊·风波》

【近义词】: 无忧无虑、清心寡欲

【反义词】:

11、标枝野鹿

【解释】: 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出处】: 《庄子·天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翻译】:盛德的时代,不崇尚贤才,不任用能人。国君位居上位就如同树梢上的高枝,他并无心在上面,而只不过是自然居于高位罢了,老百姓像无知无识的野鹿无拘无束,行动端正却不知道把它看作道义,相互友爱却不知道把它当做仁爱,敦厚老实却不知道它看作忠诚,办事得当却不知道把它看作信义,无心活动而又相互友助却不把它看作恩驰。所以,行动不留痕迹,功成不传后代。

【举例造句】: 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西晋者几希?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

【近义词】:

【反义词】:

12、不肖子孙

【解释】: 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出处】: 《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

【翻译】:凡是父母所说的都加以肯定,父母所做的都加以称赞,那就是人们所说的不肖之子。

【举例造句】: 造庙的时候,他的祖宗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不肖子孙? ★鲁迅《彷徨·长明灯》

【近义词】: 纨绔子弟、后继无人

【反义词】: 孝子贤孙、后继有人、继往开来

13、勃然作色/怫然作色

【解释】: 作色:变脸色。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

【出处】:《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翻译】:有人说自己是个谗谀之人,一定会勃然大怒,脸色大变;说自己是个阿谀之人,也一定会愤恨填胸面色难受。

【举例造句】: 其人勃然作色曰:‘天下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明·李贽《赞刘谐》

【近义词】: 忿然作色

【反义词】:

14、大惑不解

【解释】: 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处】: 《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翻译】: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最迷惑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醒悟;最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

【举例造句】: 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偶》

【近义词】: 百思不解、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反义词】: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15、青黄沟木

【解释】: 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出处】: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翻译】百年的大树,伐倒剖开雕刻成精美的酒器,再用青黄二色彩绘出美丽的花纹。而剩下的碎木头则被弃置在山沟里。

【举例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16、交臂历指

【解释】: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出处】:《庄子·天地》: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翻译】: 内心里充满柴草栅栏,外表上被绳索捆了一层又一层,却瞪着大眼在绳索中自以为有所得,那么,这就像是罪犯,被反绑着双手和手指受到夹压的酷刑,以及虎豹被关在笼子里而优哉自得的情形。

【举例造句】: ‘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由是观之,令人得脱肉而居。 ★章炳麟《国家论》

【近义词】:

【反义词】:

上联:乾坤造化归一宗 下联:万物生机任自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