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晚报网3月17日讯(通讯员 徐丹 吴文浩 记者 万凌云) 3月16日,江苏大学的中外学子们踏入镇江市西津渡的“太平泥叫叫”体验馆,在非遗传承人、镇江市桃花坞幼儿园教师李莹的悉心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了这一传统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不仅让中外学子们近距离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围绕如何结合现代市场需求、通过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模式拓展省级非遗“太平泥叫叫”的现代商机,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来自马来西亚、尼日利亚、俄罗斯、津巴布韦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亲手制作了“太平泥叫叫”的鱼化龙造型玩具。他们从捏制泥坯到雕刻细节,全程深度参与,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匠心。非遗传承人李莹还为中外学子们详细讲解了“太平泥叫叫”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工艺,使大家对这一非遗项目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文化体验之后,研讨环节随即展开。非遗传承人周宝康、李莹与中外学子们开启“头脑风暴”,共同探讨如何将“太平泥叫叫”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为传统非遗注入新的生命力。大家一致认为,国潮风的流行给非遗文创带来了新的商机,通过创新设计、跨界合作、数字化传播等方式,可以让“太平泥叫叫”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手工制作
中外学子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建议。例如,将“太平泥叫叫”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开发文创产品;将其制作体验纳入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参与;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扩大其影响力;甚至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设网店和线上课程,将“太平泥叫叫”推向全球市场。

现场
活动最后,“太平泥叫叫”的两位传承人和江苏大学中外学子们手捧泥叫叫作品,共同叫响了留学生为“太平泥叫叫”设计的全球推广口号:“一吹千年响,太平永流传”。众人一起吹响了“镇江独有的吉祥玩具”,表达了他们希望通过“非遗”与现代商业的结合,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开辟更多可能性的美好愿景。

中外学子吹响“太平泥叫叫”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中外学子的文化体验,更是一次非遗与现代商业结合的崭新探索。未来,学校将持续为中外学子提供支持,鼓励他们集思广益、资源共建,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校对 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