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全部指向医药企业,而且开具的都是“医药推广服务费”
2024年11月4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播出的“被隐匿的真相”节目中,解密了由内蒙古乌兰浩特警方侦查的60亿元虚开发票大案。
2021年年底,一条由公安部提供的线索转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公安局,有证据显示乌兰浩特当地的几家公司暴力虚开发票,涉及金额巨大。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公司是非常典型的空壳公司,开具发票的业务涉及到全国各地,并主要针对医药企业,全国范围内涉案金额高达60亿元。最终,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22个省份警方发起集群战役,案件得以全面告破。
2024 年 1 月,在内蒙古乌兰浩特警方的要求下,当地多家医院的多名医生前往办案单位,协助一起案件的调查工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揭开了一个跨越全国的医药领域犯罪网络。
由于报道比较长,以下是整理者生成的思维导图。
2021 年底,一条由公安部提供的线索转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公安局,有证据显示,乌兰浩特当地的几家公司暴力虚开发票,涉及金额巨大。
“就像抽丝剥茧一样。”专案组民警介绍,最初只是发现本地几家公司存在异常开票,“除了开发票,这些公司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循着这条线索深挖,竟查出六家空壳公司,名称相近,背后控制的都是同一批人,涉案金额也迅速从几百万上升到三千万元。
据警方介绍,这些空壳公司都是利用车库、地下车位等作为企业的登记地址,从税务部门查询发现,这些公司除了开发票,没有其他任何的进项。
让警方感到蹊跷的是,这些发票全部指向医药企业,而且开具的都是“医药推广服务费”。“一个小县城,怎么可能给这么多药企提供咨询服务?”带着疑问,专案组扩大侦查范围,一个遍布全国的“发票链条”浮出水面。
调查显示,2018 年到 2021 年初,仅乌兰浩特本地的 40 多家空壳公司就为全国多个药企开出 1.6 亿余元发票。以这些空壳公司的业务为线索,警察又在全国范围内关联查询了四千多家类似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是冒用他人身份注册,没有实际经营的业务,暴力虚开发票,也没有进项冲抵,全国范围内这超过 4000 家类似的空壳公司,累计下来涉案金额惊人——累计流水 60 余亿元。
为什么虚开呢?警方有了进一步的发现,对此举例,一款市面常见的头孢类药品,生产成本仅 22 元,却以 92.13 元的价格销售。这 70 元的差价去了哪里?
原来,2018 年国家实行医药“两票制”后,一些药企和经销商“另辟蹊径”:药企先定虚高售价,再通过空壳公司虚开发票套取利润,最终以回扣形式层层分配。
在这个利益链条中,设立空壳公司的安徽药品经销商沈某和乌兰浩特医药公司聂某是关键人物,警方调查发现,从2018年开始,他们联手在呼和浩特设立了多家空壳公司,主要为全国22个制药企业以医药推广服务等项目开具大量发票,所谓的服务费都是编造的,推广费、调研费、拜访费用也都是假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谜团慢慢解开,原来和两票制有关系。
办案人员理清了这种非法获利的新的销售模式,主要是这样的:
药企以虚高价格向经销商出售药品,这个价格包括回扣部分;经销商通过空壳公司向药企开具虚假医药推广服务发票;药企将利润打入空壳公司账户,返回经销商;经销商将部分利润以回扣形式输送给医院相关人员。最讽刺的是,部分涉案医生称连给自己送钱的人都不认识。“都是通过值班医生转交的,按照出诊考勤来分配。”一位涉案医生交代,“说起来很惭愧,这段时间真是对我打击很大。”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汝梅老师指出,两票制是我们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制度。两票制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从药品的生产企业到销售企业开一次发票,销售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又开一次发票。在这过程当中药品流通销售企业的发票只能由生产企业来开,而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发票就只能由销售流通企业来开,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是压缩了流通环节的虚开发票的空间,以他实际的价格进行销售,不能够再经过多个环节的加成的这么一个情况。比如就像今天的案子当中,为了规避这个两票制,也是虚高了药价,它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首先是对患者的经济利益的损害,第二个,就是会造成寻租和腐败,因为医疗机构,尤其是医生,那就有可能会构成受贿的这样的一些行为。另外一个,就是对国家税收的收入的影响。最后是医保基金,就是对医保基金的支出的部分会大于原来实际上医保需要覆盖的部分。
目前,主要嫌疑人沈某、聂某已被批捕,警方在其支付宝账户中查获2000多万元。涉案药企被责令补交税款,相关医疗机构也在进行自查退赃。
警方表示,目前这个案件仍在深入查办中。
在记者采访中,警方表示,办案中他们接触了不少医疗工作者,虽然面临各种利益诱惑,但是绝大多数的医院负责人和医生都能秉承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坚守行业底线。
身为行业中人,大伙儿应该知道,确实绝大多数医药企业和医务工作者都在兢兢业业做实事、办好事,默默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然而,个别企业和从业者为一己私利,通过虚开发票、暗箱操作等手段,制造虚高药价,侵蚀医保基金,不仅损害了患者利益,也给整个行业抹了黑,以案为鉴,同时也应该为那些始终坚持合规经营的企业和医务工作者正名。
可以看到,当前,医药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摒弃灰色利益,回归行业本质,才能让行业健康发展。(医药代表MRCLUB整理)
来源-超合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