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种蛋孵化技术第九节鹅种蛋孵化失败原因总结家禽养殖大讲堂

鸡鸭鹅养殖 2024-04-26 20:40:48

鹅种蛋孵化技术 第九节 鹅种蛋孵化失败原因总结

(1) 胚胎死亡原因分析孵化正常时,鹅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时期。第1个高峰是在孵化的7天左右,第2个高峰是在孵化的25~28天。鹅蛋孵化率通常按入孵蛋计算,一般为85%左右,其中无精蛋数量不超过5%,头照的死胚蛋占2%,8~17日龄的死胚蛋占2%~3%,18日龄以后的死胚蛋占6%~7%,后期死胚率约为前期、中期的总和,这是正常死胚的分布情况。第1个死亡高峰正是胚胎生长迅速、形态变化显著的时期,各种胎膜相继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

胚胎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敏感,稍有不适,胚胎发育便受阻,以至夭折。第2个死亡高峰正处于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胚胎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剧增,其自温猛增,传染性胚胎病的威胁更突出。对孵化环境(尤其是氧)要求高,若通风换气、散热不好,势必有一部分本来较弱的胚胎不能顺利破壳出雏。

孵化率的高低受内部因素(种蛋的品质)和外部因素(种蛋管理和孵化条件)两个方面的影响。自然孵化的情况下,胚胎死亡率低,而且第1、第2高峰死亡率大体相同,主要是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人工孵化,胚胎死亡率高,特别是第2高峰更显著。胚胎死亡是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外部因素是主要的。内部因素对第1高峰影响大,外部因素对第2死亡高峰影响大。一般胚胎的死亡原因是复杂的,较难确认,归于某一因素是困难的,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影响孵化率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孵化场孵化效果不理想时,常从孵化技术、操作管理上找原因,很少或根本不去追究孵化技术以外的因素,事实上孵化成绩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孵化成绩的3大因素是:种鹅的质量、种蛋管理和孵化条件。第1、第2因素共同决定入孵前种蛋质量,是提高孵化率的前提。只有入孵来自优良种鹅,喂给营养全面的饲料,精心管理的健康种鹅的种蛋,并且种蛋管理适当,孵化技术才有用武之地。

① 遗传因素鹅的品种(系)的遗传结构不同,种蛋的孵化效果也有差异。一般体形小的品种(系)较体形大的品种(系)的孵化率高,如果是近亲繁殖的母禽所生的蛋,孵化率会降低,通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可以提高种蛋的孵化率。

②年龄初产期间种蛋的孵化率低,产蛋高峰期间所产种蛋孵化率最高,此后孵化率随母鹅产蛋日龄的增加而降低。产蛋率与孵化率呈正相关。

③营养水平 鹅蛋的养分是由母鹅将日粮中养分分解转化而成的,胚胎的生长发育必须靠蛋中的养分。若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缺乏,则会导致受精率降低,胚胎出现畸形、死亡等,孵化后期雏鹅无力破壳,体弱、先天营养不足的死胚明显增加。

④管理水平 鹅舍的环境状况(如温度、湿度、通风、垫草等)均与孵化率有关。若通风不良,垫料潮湿、脏污又不及时更换,种蛋不及时收集等,导致种蛋较脏,从而影响孵化率。种鹅因圈养而运动不足,母鹅过肥,饲养密度过大以及放水面积不足等均会影响公、母鹅性行为。因此,必须科学管理,为种鹅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⑤ 种鹅的健康状况种鹅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质量,倘若种鹅患有或患过疾病,则蛋的质量均会下降,孵化率降低。另外,孵化用具和种蛋消毒不严,在产蛋期疫苗接种和用药不当,均会使种蛋品质下降,孵化率降低。

(3)种鹅营养缺乏与孵化效果的关系

① 维生素A缺乏 蛋黄颜色淡,受精率不高,有较多死胎,生长较迟缓,肾及其他器官有盐沉积,眼肿胀,很多雏鹅有眼病,许多雏鹅无力破壳,或破壳出不来。

②维生素D缺乏 壳薄而脆,蛋白稀薄,破蛋多,胚胎生长迟缓,死亡率提高,胚胎有营养不良现象,出雏不齐,幼雏衰弱。

③维生素E缺乏 胚胎死亡高峰为1~3天。胚胎出现渗出性素质(水肿),单眼或两眼突出。

④维生素K缺乏胚胎出血,胚外血管中有血凝块。

⑤维生素B2:缺乏 蛋白稀薄,生长较迟缓,死亡率提高,营养不良,羽毛“萎缩”,脑膜浮肿,很多雏鹅软弱,颈、脚麻痹。

⑥生物素缺乏胚胎长骨缩短,腿骨、翅骨和颅骨短缩并扭曲,第3、4趾间有蹼。

⑦泛酸缺乏死胚皮下出血,长羽不正常。

⑧叶酸缺乏胚胎死亡高峰在孵化后期,其他症状与缺乏生物素相似。

⑨维生素B12缺乏胚胎死亡高峰在孵化中期,大多数胚胎头部处于两腿之间,水肿,短喙,弯趾,肌肉发育不良。

⑩钙缺乏 蛋壳薄而脆,蛋白稀薄。腿短粗,翼与下喙变短,翼与腿弯曲,额部突出,颈部水肿,腹部突出。

⑪ 磷缺乏 喙、腿软弱。

⑫ 锰缺乏 胚胎死亡高峰在孵化后期。翼与腿变短,水肿,“鹦鹉嘴”。

⑬锌缺乏 缺趾,缺腿,绒毛卷曲成团。

⑭ 硒缺乏胚胎渗出性素质(水肿)。

⑮硒过量 骨骼易折断,水肿,死亡率高。

(4)孵化过程中异常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①无精蛋 公鹅无授精能力;公鹅年龄过大;种鹅营养不良;公母比例不当;种鹅饲养密度过大;种蛋保存期过长或储存条件不好。

②散黄蛋(蛋黄破裂)种蛋入孵前散黄,陈蛋,运输震荡和翻蛋、凉蛋不良。

③蛋黄粘住蛋壳内层种蛋保存过久而又未定期翻蛋。

④蛋内有暗斑蛋壳污秽或细菌感染。

⑤孵化期种蛋腐败、渗漏或爆裂种蛋被污染:种鹅的饲养环境太脏:产蛋巢脏;母鹅生殖道感染。

⑥气室小温度低:湿度高:发育慢:壳厚:喷水不足。

⑦气室大温度高:湿度低;陈蛋:壳薄。

⑧胚胎早期死亡(入孵后前10天)种蛋经长途运输震荡:种鹅缺乏营养:种蛋储存时间长或储存期温度过高:种蛋消毒(熏蒸)不当;孵化初期温度过高;孵化期翻蛋不当;蛋壳表面不清洁,被微生物污染。

⑨胚胎中期死亡(入孵后11~16天) 种鹅缺乏营养;孵化温度不当;孵化期换气不良;孵化期翻蛋不当。

⑩胚胎后期死亡(入孵后17天至出雏)多是由孵化条件不当造成的。如气室很小,说明相对湿度过高;如胚胎有明显充血现象,说明有一段时间高温;如发育极其衰弱、缓慢,是因温度过低造成的;如小头打嘴,则是通风不良引起的。

(5)出雏的检查与分析

①壳被啄破,但幼雏无力将壳孔扩大,是因为温度太低或通风不良造成的。

②啄壳中途停止,部分幼雏死亡,部分幼雏存活,是孵化过程中种蛋大头向下、转蛋不当、湿度偏低、通风不良、短时间超温、温度太低造成的。

③ 幼雏黏蛋白,是由于温度偏低、湿度太高、通风不良造成的。

④幼雏与壳膜粘连,是因为温度高、种蛋水分蒸发过多或湿度太低、转蛋不正常所致。

⑤提早出壳,幼雏脐部带血,是孵化机和出雏器温度高或湿度过低造成的。

⑥脐部收缩不良、充血,是由于温度过高或温度变化剧烈、湿度高,胚胎受感染所致。

⑦幼雏腹大而柔软,脐部收缩不良,是因为温度偏低、通风不良、湿度太高所致。

⑧出壳太迟,是因为温度太低、种蛋储存太久、温度变化不定、湿度过高、出壳时温度过低所致。

⑨出壳时间拖延很长,是种蛋储存不当,大蛋和小蛋、新蛋和陈蛋混在一起孵化;孵化机、出雏器温度不当;孵化机内温度不均匀;通风不良造成的。

⑩ 胎位不正,畸形雏多,是种蛋储存过久或储存条件不良、转蛋不当、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正常、种蛋大头向下、畸形蛋孵化、种蛋运输受损等造成的。

⑪啄壳后死亡,是孵化温度过低、高温、高湿、空气不足造成的。

下一节课 鹅的生物学特性 第十节 第二章 初生鹅的性别鉴别

我是专注禽病事业的葛老师,谢谢大家感谢收看

看鸡鸭鹅病,搜禽医老葛,专业性强,技术强,看病准,信得过。

0 阅读:2

鸡鸭鹅养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