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文
特朗普重返白宫不过四十多天,美欧关系已跌入谷底,而中国却在这场地缘政治变局中迎来了新的机会。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3月6日评论指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撕裂了跨大西洋联盟,却无意中为中国与欧洲的合作铺平了道路。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发言人3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发展中欧关系,关键在于保持信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要稳扎稳打。面对特朗普带来的冲击,中国坚信,中欧关系不仅能挺过风雨,还将在2025年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迈向更广阔的合作天地!

美国特没谱,欧洲不再忍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欧洲的态度令人瞠目结舌。2月28日,他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因争执导致关键矿产协议告吹,凸显美欧关系的冰点。他更扬言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声称欧盟“成立就是为了搞砸美国”。美国副总统万斯推波助澜,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然抨击欧洲,称担忧“内部威胁”,彻底撕碎了所谓的“特殊关系”。
在俄乌问题上,美国主导和谈却将欧盟和乌克兰排除在外,甚至在冲突中“拱火”后抽身离去,让欧洲独自承担后果。这一切“特没谱”的行为,不仅削弱了美国在盟友心中的可靠性,也让欧洲深刻反思对美国的依赖。
过去,欧洲对中国的诸多限制,往往是迫于美国压力。如今,特朗普的保护主义让美国无力再说服欧洲对华设限,反而为中国创造了战略空间。欧洲咨询机构分析,一个破裂的跨大西洋联盟使欧洲不再轻易听命于美国,现有的对华出口管制可能松动,新限制也难以出台。美国的这种做法,只会加速其在全球的孤立,而中国必将顺势成为欧洲眼中的稳定选项。
欧洲谋求自主,中国抓住机遇
面对美国的背弃,欧洲内部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德国基民盟主席默茨当选总理候选人后明确表态,强化欧洲实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是首要任务。他批评特朗普政府,呼吁欧洲与华盛顿拉开距离。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释放出合作的信号。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核心,正通过经贸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向前发展。最近,中国贸促会带领近30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组成的代表团赴德投资,进一步拉近了双边经贸联系。中德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能显著提升中德关系,还将带动整个中欧合作的全面进步。
其实中欧之间本来就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本就应该是相互成就的伙伴。50年的交往证明,中欧经贸合作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也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是必然选择。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变节”让欧洲感到被出卖,这种裂痕难以弥合。而中国保持稳健政策,既巩固了中俄信任,也为中欧关系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如今,美俄关系缓和淡化了“中俄联手对抗美国”的误解,欧洲领导人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为双方靠近提供了新机会。
损人不利己,美国自食苦果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让欧盟处境艰难,尤其是在汽车产业,欧洲正面临电动车转型、中国竞争和美国壁垒的三重压力。而中国在电动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正好能帮助欧洲走出困境。德国官员指出,欧洲需要寻找美国之外的市场,中国完全有能力提供支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盟大使会议”上也提到,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将是对华关系的重要一年。她强调深化贸易关系,甚至提出在“竞争激烈的地缘政治时代”与中国达成协议。这表明,欧洲已不再以过去的优越感看待中国,而是开始以平等姿态寻求合作。
过去三年,俄乌冲突让一些欧洲国家误以为中国是俄罗斯的盟友,阻碍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事实逐渐清晰,中国的稳健立场赢得了更多理解。
如今,美国转身设置贸易壁垒,欧洲的全球影响力大不如前,权力正向中国、印度及“全球南方”转移。如果欧盟继续执着于所谓“政治正确”,不断军援乌克兰却无法改变战局,只会让自己进退两难。而与中国合作,不仅能缓解经济压力,还能为欧洲带来新的市场和投资来源。面对渐行渐远的美国,欧洲必须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
中欧共赢,美国孤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中国坚定走自己的道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将继续作为外交的重要支柱,同时中国也将抓住机遇,推动中欧双赢合作。特朗普的政策非但没能压制中国,反而让欧洲走上自主之路,使中国顺势受益!美国自毁长城的结果,不过是自讨苦吃,而中欧关系的深化,将为双方乃至全球带来更多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