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曾经两次登基,三次让贤的另类明君

蓝调幽梦忆江南 2024-12-11 14:02:13

引言

在古代,皇位一直是很多皇家子弟想要的位置,但没想到,在唐朝有个人,放弃了皇位3次,甚至还登基2次,这放到那个朝代都是非常罕见的。

而这个人就是唐睿宗李旦,他为什么会两度登基,而且还三次主动放弃皇位?

傀儡皇帝的无奈与抗争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黜儿子李显,然后将帝位转移到了另一个儿子李旦身上,从此他的人生自由就一直被管控着,甚至是政权,也是武则天掌控着。

这种傀儡皇帝处境,让许多忠于李唐王朝的大臣感到生气,尤其是大臣徐敬业,他在朝堂上公然反对武则天,还有宰相裴炎,也在谋划怎么弹劾武则天,试图恢复李唐皇室的统治。

然而这些反抗的火苗,很快就被武则天无情地扑灭,裴炎被带到了刑罚场砍去了脑袋,徐敬业带着军队虽然找到办法,但被武则天军队击溃

这样快准狠的手段,让朝中的大臣不敢轻举妄动,而她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李旦的处境却更加艰难。

为了进一步麻痹朝臣和百姓,武则天一副要将权力归还给李旦的姿态,但这点小心思早被他看了出来,于是她再三拒绝。

而武则天也顺势而为再次接受朝政,并开始为自己的称帝之路铺路,武则天对李唐宗室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几乎所有有实力的王爷都被她铲除,在血雨腥风中,武则天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帝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而李旦的存在,对于已经称帝的武则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巨大的压力下,李旦只能选择向母亲妥协,他请求武则天称帝,甚至改姓武氏。

就这样,李旦的第一次皇帝生涯,在无奈和屈辱中落下了帷幕,他失去了皇位,也失去了自由,但或许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保全性命,等待着命运的转机。

东宫的阴影与危机

虽然被废黜了帝位,但李旦并没有完全被武则天抛弃,或许是出于某种复杂的母子情结,也或许是为了安抚人心,武则天将李旦立为皇嗣,让他居住在东宫,名义上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然而,即使身处东宫,李旦依然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之下,武则天多疑的性格,让她对李旦始终抱有戒心。

不久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到李旦头上,因为他被人诬告谋反,这对于生性多疑的武则天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借口。

她派出了臭名昭著的酷吏来俊臣,对东宫的下人进行严刑逼供,试图找到李旦谋反的证据。来俊臣的手段极其残忍,东宫的下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一位乐官甚至当众剖腹自杀,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李旦的清白,这位乐官的忠义之举,直接震撼了武则天,也让李旦逃过一劫。

虽然躲过了这次危机,但李旦的处境依然还是非常严峻,而且在武则天的统治下,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生活,如履薄冰,默默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中宗复位与李旦的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逐渐年迈,朝中也出现了一些呼吁恢复李唐统治的声音,以狄仁杰为首的大臣,不断劝谏武则天将皇位归还李唐宗室。

或许是出于对身后名声的考虑,也或许是力不从心,武则天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然而当武则天询问李旦是否愿意继承皇位时,他再次选择了拒绝。

他深知,此时的朝政依然错综复杂,自己如果贸然接手,很可能会再次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李旦的哥哥李显重新登上了皇位,史称唐中宗。

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了表达对弟弟的感激和信任,他提出要立李旦为皇太弟,然而,李旦再次拒绝了这个看似诱人的提议。

他明白,权力往往伴随着危险,他不想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他只想远离政治中心,过上平静的生活,李旦的谦让和谨慎,让他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为他日后重登帝位埋下了伏笔。

中宗李显的统治仅仅持续了五年,便在一次离奇的事件中去世,韦皇后,这位野心勃勃的女人,试图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帝。

然而,她的阴谋很快就被揭露,被李旦的儿子李隆基果断地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诛杀了韦皇后及其党羽。

这场政变,彻底改变了大唐王朝的政治格局,也为李旦的第二次登基铺平了道路。

重登帝位

韦皇后之乱平定后,李旦在众人的拥戴下,再次登上了帝位,这一次,他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而是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

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且唐朝那时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都非常混乱,需要有个人来带领他们。

李旦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人,于是他开始解决武则天曾经留下来的冤案,为了让他们安心还下令为他们昭雪,恢复名誉,并给予他们的后代相应的补偿。

这一举措,不仅安定了人心,也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誉,随后,李旦开始整顿吏治,重用贤臣。

他任命姚崇为宰相,并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姚崇是一位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他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整肃贪腐,使得朝政焕然一新。

数千名通过贿赂或裙带关系上位官员被罢免,就连公主府的冗余人员也被裁减,朝廷的财政负担得到了有效减轻,行政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整顿吏治,李旦还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恢复了初唐时期行之有效的官员选拔制度,强调,为国家的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

面他为了巩固皇权,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削减了地方藩王的兵权,加强了中央军队的建设,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抬头。

尽管李旦在第二次登基后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并取得了显著的政绩,但他并没有沉迷于权力。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李隆基比自己更有能力,也更适合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而且李隆基在平定韦后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中拥有很高的威望,这为顺利的权力交接提供了保障。

公元712年,李旦决定主动禅位给李隆基,而他不再过问政事,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写字、绘画等爱好中,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结尾

李旦主动三次推让皇位,全部都是明智之举,第一次让贤给武则天,是为了保全性命,保存李唐王朝的火种,第二次让贤给李显,是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维护国家的稳定;第三次让贤给李隆基,是为了给儿子继续带着唐朝走下去的。

信源;

百度百科——李旦

人民咨询2021年11月29日——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江山,死后葬在这里

中国青年网2021年5月25日——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江山,死后葬在这里

百度百科——韦后之乱

0 阅读:24